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竺可楨師徒兩岸共保釣魚島

2012年09月27日 13:46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966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成立了“聯合探勘探勘亞洲近海地區礦物資源合作委員會”。經過長期勘測及研究,該會于1968年發佈研究報告,稱在琉球群島、臺灣至日本本土間的大陸礁層邊緣地帶,黃海及渤海,都可能蘊藏有豐富的石油資源。這一消息震動日本,日本立即採取行動,企圖將釣魚島攫為已有。日本的行動引起中國有識之士的警覺。

  竺可楨(1890-1974年),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校長,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文革初期,竺可楨遭到嚴重衝擊。但他不顧年高體弱,堅持工作,關注地理學的新動向。

  1969年11月4日,北京《參考資料》第43頁刊出“日修機關報公然把尖閣島(釣魚島)群島説成是沖繩縣海區”的消息。11月11日,竺可楨致函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釣魚島在東海大陸棚上”,“國際慣例以海深200公尺以內為大陸棚,毗連國家有權可以在海底開採礦産。而釣魚島與沖繩之間,卻隔有1000—2000米深海,所以從深度和距離看來,釣魚島附近石油開採權統應歸我國範圍。日本覬覦已非一日。”“我們目前雖忙於開發大陸的石油,無暇顧海上資源,但不能不為長遠著想。”建議:“似乎此時我們應作一消息,聲明釣魚島地區油田開採權應屬於我所有,以為日後有必要時作為外交部正式抗議地步。”

  當時,中國大陸雖然處於文革混亂時期,毛澤東、周恩來對竺可楨、外交部的報告仍然高度重視,交代外交部等部門高度關注釣魚島海域的新情況。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