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雙百論壇”入川是一個正確選擇

2012年08月22日 14:38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三屆兩岸縣市“雙百論壇”閉幕,中央臺辦主任王毅表示——

  剛剛在蓉閉幕的第三屆兩岸縣市“雙百論壇”,為兩岸基層交流合作洞開了新的廣闊空間。在川期間,中央臺辦主任王毅用“異軍突起、亮點紛呈、快速發展”三個關鍵詞評價了近年來四川對臺工作,認為本屆論壇在川舉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四川人民用心、用情與臺灣同胞交流溝通,使川臺關係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對臺工作就是要實實在在,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一個人一個人地去交朋友”。

  川臺用心交流用情溝通

  王毅説,兩岸基層民意代表從踏上成都這片土地開始,可能就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四川方面對大家的關懷照顧,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四川人民對臺灣同胞的真摯感情,所以我想説,第三屆兩岸縣市“雙百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首先是因為四川有基礎。四川從一開始就很重視,條件也很好。這次來的150名臺灣縣市議員代表大多數沒有來過四川,對他們來説,這是一次交流,可以改變他們過去關於西部還很落後的陳舊印象。

  選擇四川、選擇成都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這幾年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和省委副書記、省長蔣巨峰的親自謀劃之下,四川方方面面都十分積極,千方百計地開展對臺交往,可以説,川臺關係這幾年邁上了一個大臺階,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不僅如此,四川朋友和臺灣同胞接觸時,是用心在進行交流,是用情來進行溝通。

  省委書記身體力行

  王毅認為,川臺關係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在加強經貿交流的同時,省委、省政府講政治,顧大局,重長遠,充分調動各種資源,不斷加強文化交流,尤其是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特別是劉奇葆書記身體力行。

  論壇舉行期間,王毅向來川出席會議的臺灣同胞講了幾個令他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肆虐臺灣,很多縣市都遭了災。中央臺辦正在考慮如何向臺灣的鄉親們伸出援手,四川就率先開始了募捐活動。我從電視上看到,劉奇葆書記帶頭向臺灣受災地區捐款。在我的印象中,大陸各個省、區、市裏面,劉奇葆書記是第一個向臺灣兄弟姐妹們捐款的省委書記。

  2010年,劉奇葆書記跟我商量,他想去臺灣一趟。我問主要去做什麼,他説要去感恩,他要把臺灣之行定位為感恩之旅,他要親自向臺灣的兄弟姐妹們致謝,感謝兩年前汶川地震期間臺灣同胞給予四川人民的無私幫助。我記得在臺灣召開的四川省感謝臺灣社會各界援助“512”地震災區見面會上,劉奇葆書記代表四川人民兩度深深鞠躬,那個感人的場景至今仍然印刻在我們大家的腦海中。

  另一個小故事是關於劉奇葆書記與臺灣南投縣小朋友黃繹心的通信。2010年的那次參訪中,劉奇葆書記主動提議要邀請1000名臺灣中小學生到天府之國四川來過夏令營。第一屆夏令營結束之後,黃繹心給劉奇葆書記寫了一封信表達感謝。劉奇葆書記很快給她回了信。兩人的書信往來一直持續到今天。這段佳話可謂是愛的傳遞,心的溝通。很巧的是,這次黃繹心小朋友的爺爺也來四川參加了論壇。

  四川發展對臺灣很有吸引力

  在“雙百論壇”舉行期間,王毅講的這幾個小故事被許多參會的臺灣同胞反覆提起。王毅説,他講這些故事不僅要説明大陸領導務實、親民的作風,更是要告訴大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跟群眾打成一片,為群眾謀利益,是我們中國共産黨的好傳統、好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根本宗旨;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是我們作為執政黨的理念。

  一個管理著9000萬人口的省委書記和一個臺灣南投縣小學生的“忘年之交”,實際上是這些理念的一個生動體現。對臺工作就是要實實在在,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一個人一個人地去交朋友。中央臺辦會繼續支援和協助四川對臺工作進一步發展,我看情形會很好,四川的發展對臺灣很有吸引力。

  王毅説,我們常講要寄希望於臺灣人民,這絕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這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理念,也是我們持之以恒的政策。我們要通過解決一個一個的問題,通過辦好一件一件的事情,通過不斷地積累,來貫徹好、落實好我們的理念和政策。我想,臺灣有368個鄉鎮市區、7834個村,如果通過我們大家的努力,都能夠與大陸建立起聯繫,發展起合作,兩岸老百姓的心就連在一起。兩岸民眾的心真正連在一起的時候,任何力量、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住兩岸關係向前發展,都阻擋不住我們攜手去開闢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記者 劉淼淼 李旭)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