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第三屆兩岸“雙百論壇”掠影:文化、碰撞與推介

2012年08月20日 07:4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8月20日成都消息 時隔五年之後,第三屆兩岸縣市“雙百論壇”再度舉辦。臺灣22個縣市的議員與來自大陸10省區市的地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成都舉行論壇、走訪參觀。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兩岸基層民意代表的交流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構成了一些頗具意味的情景。

  情景一:其樂融融的社區之旅

  18日,兩岸基層民代先後參觀了成都的黌門街與玉林東路社區,走訪了“長者通”呼援服務中心,對其在設施建設、活動組織、關懷健康、重視環境等方面的觀念和做法都很肯定。不少臺灣民代表示,成都好的做法和經驗,值得帶回臺灣好好學習。

  不過,最動人心的還不是這些。在感受成都居民小區舒適便利的同時,民代們更傾心於瀰漫其間的文化生活氣息。

  週末的玉林東路社區,媽媽帶著孩子在樹蔭下納涼,老先生們圍坐在涼亭邊對弈,一幅幅字畫挂在小徑旁,盡頭是戴著老花鏡的長者揮毫潑墨練習書法。劉淑芳議員開心的跟著健身的居民一同起舞,張祖琰議員獲贈一幅心儀的書作,來自新竹的葉容則被勾連起幼時在島內觀書的記憶,她認為,這種讓人立時就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場景,充滿了生活的質感,歷史在此處垂手可得。

  文化依然是最能觸動兩岸基層民眾情感的那根弦。

  情景二:傾聽不同的聲音

  履行職責交流是本次論壇的子議題之一,基層民代在此方面的交流較為熱烈。在為期兩天的交流中,兩岸基層代表分享履職經驗,交流心得,各抒己見,時有碰撞,“富有火花閃現”。

  由於經驗上的差異,在成都市政協舉行的座談上,兩岸基層民代就如何更好服務民眾進行溝通時,就出現了此類場景。活動期間,兩岸代表的履職經驗的分享、比對也一直持續進行。來自紹興市人大的方永紅認為,作為兩岸基層溝通的重要平臺,本次論壇體現出“傾聽不同的聲音,容許多種聲音存在”的特點。

  聲音雖然多元,理性並未缺席。苗栗縣的議員潘秋榮評論這場交流時表示,兩岸分隔60多年,各有其制度經驗,也各有優長,應該認為,只要是真正在為民眾服務,就是好的民代;現實存在的欠缺之處,兩岸之間也有相互借鑒、提升的空間。

  情景三:“半場縣市推介會”

  本次論壇旨在探討兩岸基層交流,臨結束時卻很有些縣市推介會的“范兒”。活動中持續進行的經貿交流合作議題最終“爆發”,幾乎佔據了最後階段會程的大半場次。

  在大會末尾不到半個小時的自由發言時段,除去因時間限制未能發言者,6個縣市的代表們先後登場。不約而同,話題幾乎都集中在介紹本縣市優質名勝、邀請大陸民眾觀光投資上。

  陳宏宗副議長介紹起臺東優美的海岸線,張經奎議員大聲呼籲旅遊不能錯過“好山、好水、好茶、好米”的南投,陳貴忠議長從獨一無二的兩個“連江縣”説起,歡迎大家到馬祖。更有甚者,邱奕勝議在做論壇小結時,簡短點評會議情況後就開始分享桃園縣的情況,“希望兩岸的朋友有機會到桃園來投資”……

  於是,在臺灣基層民代的踴躍縣市“代言”中,最後階段的論壇大會終於蛻變成“半場的縣市推介會”。(台灣網記者 楊麗)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