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王其鑫時,他手裏拿著一本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心的管理——企業經營啟示錄》,這是他的新著。在描述北京設立的新辦事處時,他眼裏充滿著信心——五十而知天命,但他卻選擇重新創業。
王其鑫現在是臺灣矅中集團董事長,這個2011年9月才創立的公司致力搭建一個能源科技産業鏈。此前,他是一家年銷售額近40億元的大公司CEO。
“心的管理”
王其鑫上世紀90年代便來到大陸經商。與當下遭遇轉型危機的臺商群體相比,他顯得很另類,無論是他的管理哲學,還是為企業選擇的發展道路與方向。
《心的管理》迥異於市場流行的其他管理學書籍,書中幾乎沒涉及資金鏈、渠道、市場等企業管理的關鍵詞,細讀卻感受作者用“心”之處:管理之本是管人,管人之根則是“心”,要管好企業,企業家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心。此書由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撰序。按照王其鑫的説法,本書是其“登陸”20年來的管理經驗匯總。
在王其鑫的管理世界裏,更多的是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發生在他和員工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他看來,到大陸經營,必須在感情、文化上與員工交流、交心,因此他寫下這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都曾發表在企業的內刊上,和同仁們“搏感情”,並以身作則,潛移默化,最終使大家形成某種共識。
發現商機
1992年,王其鑫被臺灣總公司臺達電子派到上海創立新公司。當時恰逢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談話,逐漸形成臺商赴大陸投資的第一次浪潮。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篇當年郵電部部長吳基傳的文章吸引了王其鑫。這篇文章描述了中國電信業的發展,當時大陸的固話普及率每百人只有3.4部,目標則是要在世紀之交使電話普及率達到10%。“大陸有13億人口,每增加1%就是1300萬部。而臺灣從19世紀末開始裝電話,到1992年也不過1300萬部。換句話説,大陸大概每一年都要超過臺灣100年。”他説。
此後,他的公司將目標定為主要為大陸最具成長潛力的通信及自動化市場提供設備和服務。經過20年的發展,中達電通已成為一個擁有40個分支機構、年銷售額近40億元、連續盈利16年的行業巨頭。
再次創業
2011年9月,年屆知天命之年的王其鑫選擇了再次創業——創立了矅中集團。
激發他再次創業熱情的是“節能減排”。王其鑫的矅中集團有別於其他能源企業,他的思路別出心裁:以效益經濟的思維,創新運營模式。為此,他正在搭建一個能源科技産業鏈。
王其鑫以一台暖風機為例説:“我使用的這臺暖風機已經用了20年,現在還很好。可生産企業已經倒閉了。消費者要的是使用暖風機的效果,如果這家企業用租給消費者的方式呢?我粗算了一下,大概利潤率可比正常的銷售高出10倍。”具體在能源領域,王其鑫已經從效益經濟的理論出發,設計他的經營藍圖。“我們幫助企業安裝節能設備,並不需要企業預先出錢。如果一年下來,企業節電1萬千瓦時,我們和企業分享這部分利益。如果過了一定年限,設備就留給企業所有。”在王其鑫看來,不僅是節能設備,許多領域都可在“效益經濟”的思路下創新運營模式。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