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打破傳統模式 臺商“青年軍”開始有備入閩

2012年08月03日 11:1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8月3日福州消息 “臺商2.0版本”正在進行交接棒,成為近年來福建省許多臺企中的普遍現象。與此同時,一家家投資不大卻新穎別致的小店,也在福建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些大都並非跟隨父輩腳印而來的臺灣青年創業者,宣示著臺商投資大陸另一種新鮮血液的出現。雖然,大陸商機夠大、兩岸關係特殊,但這些資金並不富裕、經驗也非老到的年輕人,怎麼就能如此“施然”而來呢?

  今年,臺灣“青年創業協會”(簡稱“青創會”)首次將平臺搭進大陸,在廈門成立了第一個大陸辦事處,8月底,還將在福州設立第二個辦事處。“青創會”大陸地區副主委許登旺説:“希望三年內能夠達成預期目標,即每年給福建創造就業機會10萬人,稅收2億元人民幣以上。”臺灣不一樣的青年創業輔導機制,或許能給出問題的答案。

  打破傳統登陸模式

  據臺灣104資訊科技集團調查,目前,臺灣人獲得到大陸工作的機會,49.4%因公司外派,19.8%親友推薦,12.5%通過人力銀行,6.8%企業網路招募,4%通過獵頭公司。儘管因為大陸經濟崛起,機會越來越多,不少臺灣青年都渴望到大陸創業、就業,但往往苦於缺乏相關資訊和渠道而頗費週折。因此,直接對接兩岸的創業服務平臺設立就顯得尤為重要。

  104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孑進一步解釋,臺商青年一代將近四成八是最近兩年才首次登陸,明顯晚于“中生代”。不過,相較于“中生代”大多數是因公司外派而登陸,“新生代”相對主動,自主創業的積極性也更高,從事內需服務業比例漸增。

  對於青年臺商“西進”的熱情漸起,許登旺認為,以往臺資企業的登陸多為産業鏈關聯模式,即龍頭企業先登陸,從當地得到完整的配套服務後,島內“衛星廠商”再跟進。“過去,小企業單打獨鬥登陸創業的成功幾率並不高,青創會的進駐可以説彌補了這一仲介平臺的空白。”

  許登旺表示,未來辦事處將為青年臺商到大陸投資創業提供完整的一條龍服務,如創業初期的地點選擇、人員配置、設備購買,以及辦理工商登記、貸款等,都可得到完整的資訊和服務。而辦事處也會將各地的産業發展規劃、優惠政策等訊息匯總整理後,通過“青創會”平臺予以發佈,讓雙方有效對接。沒有把握的創業者,還可以通過“青創會”安排去大陸的相關行業實習,讓創業風險降到最低。

  複製臺灣輔導機制

  在這種一條龍的服務中,最讓許登旺津津樂道的是臺灣青年創業成功的輔導經驗。

  據介紹,臺灣“青創會”1972年由臺行政當局“青輔會”輔導成立。初期是由一群獲得青年創業貸款補助、且事業有成的青年企業家組成,後發展成島內以輔導創業為宗旨,且成立最久、規模最大、資源最多的社團法人,擁有企業會員4500余家,會員企業年産值約3.5萬億元新台幣。

  具體輔導方式包括,“青創會”每年在臺辦1萬多場培訓活動,每年受訓對象達3.5萬名。培訓老師有高校教師、企業高管、當局官員等。培訓課程一般需要三個月,共35個學時。內容則涵蓋創業前的基本知識,創業中需要具備的視野,創業後資金的籌措和運作,企業的管理知識等諸多方面。

  完成培訓課程,進入創業階段,“青創會”也會全程跟蹤服務。學員遇到問題隨時可與其聯繫,尋求專家協助。“青創會”還協助取得銀行創業貸款,利率僅為1.2%到1.8%,額度從100萬元到5000萬元新台幣不等。近幾年,每年獲貸的創業企業近3000家,而還貸率也高達98%以上。

  此外,“青創會”每年還會舉辦創業楷模選拔,表揚白手起家、刻苦堅毅的創業精神,臺灣知名企業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都曾獲此殊榮。每三個月,“青創會”還將創業者經營所面臨的政策層面問題,向臺有關部門提出建言及解決方案,成為部門與青年之間溝通的橋梁。

  “福建的氣候、人文、語言和經貿環境,與臺灣非常相近,作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試水的第一站非常合適,‘青創會’將會先集中力量深耕福建省。”許登旺希望把臺灣的青年創業輔導機制完整地引入福建,讓更多的青年臺商抓住大陸蓬勃的商機。(台灣網福建省通訊員 劉溪)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