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資深旅行家何敏才回大陸家鄉創業

2012年07月07日 09:0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何敏才是臺灣知名的旅行家,曾經到過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先後到瑞士60多次,在他眼中,家鄉大埔是一個可以和瑞士相媲美的地方;他年近六旬,卻放下臺灣的公司,回到家鄉辦起了農莊,當起了“農夫”。
  臺灣資深旅行家的“沾沾自喜”
  在大埔縣百侯鎮舊寨村的臺灣農業園見到何敏才時,筆者很難把他和臺灣資深旅行家聯絡在一起:褪色的T恤、發白的牛仔褲、沾滿泥巴的解放鞋、還有腰間別著的一個帆布工具袋,讓他看起來像個地道的“農民”。他笑著告訴筆者,這幾年,臺灣不少人都在問:何敏才去哪了?“可是誰也不相信我是躲進深山種果樹了。”對於自己在臺灣旅遊界的突然“蒸發”,他顯得有些“沾沾自喜”。
  在臺灣,很多人都認識何敏才;而在臺灣旅遊界,何敏才更是“紅人”:他是旅遊專欄作家,曾任臺灣旅遊工會常務理事、臺灣觀光局旅遊諮詢顧問、臺灣法務部民法旅遊篇章諮詢顧問、梅州臺商會副會長。擁有這樣的資歷,是因為他非同尋常的經歷。從一個導遊做起,逐漸成為臺灣資深旅行家,多年來,何敏才到過130多個國家和地區,足跡遍佈世界。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熱愛旅行、在臺灣旅遊界叱吒風雲的人,卻回到家鄉大埔當起了“農夫”。在閒聊中,我們才了解個中“內幕”。
  “大埔是一個可以和瑞士相媲美的地方”
  20年前,何敏才第一次從臺灣回到家鄉大埔,回到父親的出生地湖寮鎮雙坑村。長途跋涉之後,這個走遍世界的旅行家被這個“養在深閨”的小山城深深吸引了:蜿蜒的河流、蒼翠的群山、古樸的民居、悠揚的漢樂,無一不感染著這個第一次回鄉的遊子。他在多個場合中都表示:大埔是一個可以和瑞士相媲美的地方。“瑞士是我最喜歡的國家,先後去過60多次。”何敏才告訴記者,大埔和瑞士在自然環境上有很多相通之處,不同的是,大埔在他眼中還是塊等待開發的旅遊“處女地”。
  憑藉著豐富的見聞和獨到的旅遊規劃眼光,何敏才“打起了家鄉的主意。”在他眼中,發展農業、發展休閒旅遊産業是大埔最好的出路。然而,10多年前的臺灣,幾乎沒有人知道大埔。為了提升家鄉的知名度,何敏才充分發揮導遊和旅行家的優勢,與臺灣多家旅行社合作,組織臺灣人遊大埔,名曰:客家土樓神秘之旅、客家神秘古堡等,讓臺灣人到大埔看古民居、賞青山綠水、吃傳統美食、做古典旗袍。“那時候,縣城老街有一間裁縫鋪專門做旗袍,我們每次帶團過來時都會帶遊客去那做旗袍,遊客的熱情也很高。”何敏才説,10年前,自己連續幾年每年都帶5000名臺灣遊客遊大埔,就連蘇貞昌的母親也隨團來過大埔,很多到過大埔的臺灣遊客,都對大埔留有美好印象。
  為了真正達到發展大埔旅遊的目的,何敏才還多次邀約一些臺灣旅行社團的負責人、企業負責人到大埔參觀考察,想借助財團的力量共同發展大埔旅遊産業。但是,由於交通條件的限制,他的計劃屢次“擱淺”。儘管如此,何敏才也沒有放棄,他專門制定了大埔旅遊發展規劃書,從如何加大宣傳、保護古民居、發展休閒農業、導遊培訓等各個方面向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2002年,大埔縣成立旅遊局,何敏才在積極出謀劃策的同時,還親自擔任導遊培訓師,免費為導遊進行一個星期的業務知識培訓。
  回鄉辦莊園,“希望農民也可以開賓士”
  最近三年,何敏才完全淡出臺灣旅遊界,在大埔縣百侯鎮舊寨村投資400多萬元建起了臺灣農業村,成了地道的“農夫”:開著一輛殘舊的皮卡,每天都在莊園裏忙碌著,拔草、修枝、摘果、施肥,只要是活,他都親自動手。在何敏才看來,回鄉辦莊園和發展大埔旅遊的初衷是相輔相成的。休閒農莊是休閒旅遊産業的載體之一,創辦臺灣農業村的目的也是要把農莊打造成為休閒度假村。
  我們在何敏才的莊園看到,這個佔地近千畝的莊園,處處都是臺灣農業精細管理的影子:1300多株枇杷,每一株都經過拉枝,拉枝後的枇杷樹不僅能充分吸收陽光,還方便管理、採摘;6000多株紅肉蜜柚今年第一次挂果,為了保證蜜柚品質,他把達到統一成熟度的蜜柚實行分批採摘;果園裏安裝了自動澆水管道和噴頭,既節省人工,又能科學澆灌;莊園裏還有多個“培育房”,正在培育多種臺灣瓜果;就連養雞場也設置了“育嬰房”、“幼兒園”、“小學部”、“初中部”和“成人部”,在管理中出品質,創品牌。在工人們眼中,何敏才要求很“苛刻”,就連在菜地吸煙都是禁止的,因為這樣會影響菜的品質。
  在何敏才的規劃裏,這個農業園將會是周邊村莊群眾的培訓學習基地和農業交流基地,農民們可以到農莊來共同交流種養經驗;而有意願發展種養的農民也可以來學習種養知識,將來農莊也可以為農民們免費提供臺灣瓜果種苗和肥料,讓農民們相信種地也能賺錢。何敏才告訴我們,他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種出最優良品質的無公害水果,把農莊發展成休閒度假村,從而帶動大埔休閒旅遊、休閒農業的發展,帶動大埔人民發家致富,讓農民也可以開上賓士車。 (記者 張帆 鐘麗惠)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