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專家:保釣運動是兩岸首次在政治外交上默契合作

2012年07月05日 11:3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題:庚欣:日本在釣魚島所作所為將激怒兩岸民眾

  昨日(4日),臺灣漁船“全家福”駛入釣魚島附近。船隻曾一度距離釣魚島主島僅600米左右。其間有4艘來自中國臺灣“海巡署”的巡邏船進行護航,並與日本巡邏船發生碰撞。近日來,日本圍繞釣魚島依然熱度不減。但與此相關的事態卻出現了日本不願看到的新變化。此前,7月1日,經日本海上自衛隊確認,俄羅斯海軍艦艇編隊在宗谷海峽以西約160公里處海域向東行駛,隨後通過宗谷海峽繼續向東行駛。7月3日,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再次視察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之國後島,使日方大為惱火。這幾件事都與日本近來在釣魚島等周邊島嶼爭議中動作過於劇烈、偏頗有關。正是日本尤其是少數保守派人物的極端訴求及政府的“不作為”,使周邊國家及地區産生警覺,不能不有所反應。

  40年前,臺灣學子在美國的“保釣”運動第一次令釣魚島問題進入世人輿論。當時走在“保釣”隊伍中的一位年輕英俊的學生就是臺灣今天的“掌門”馬英九。釣魚島是中國領土,具體説就是臺灣宜蘭縣的一部分,這也是馬英九博士論文主題。可以説臺灣對釣魚島的舉動,事出有因,合情合理。“保釣”運動可以説是兩岸第一次在政治上、外交上的默契合作。今天,兩岸已經實現“三通”,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與感情要求。日本在釣魚島的動作,樁樁件件都是在刺激兩岸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人們注意到,直至今天,中國大陸在政府冷靜掌控下,官民均未作出強烈反彈動作。但臺灣官民按照自己的感受,作出正當反應,無論日本,還是美國,都必須予以尊重。而中國的現實利益也要求中國民間不時“刺激”一下日本。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