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讀者投書本網:我的臺灣“雷鋒”爸爸劉竹承

2012年03月15日 10:3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15日北京消息 日前,我網收到來自山東省昌邑市外國語學校青年教師趙香玉的一封信:“沒有錯過的春天——記我的臺灣‘雷鋒’爸爸”。在信裏,趙香玉深情的講述臺商劉竹承捐資助學的感人事跡。趙香玉,由於母親病逝,父親得了癌症,家裏欠下了鉅額的債務。為了照顧臥病在床的父親,姐妹倆把父親從昌邑接到煙臺,邊打工,邊維持學業。劉竹承了解了姐妹倆的不幸遭遇後,承擔起了她們的學費和生活費用,每年資助她們兩萬多元,一直供她們讀完了大學。以下是趙香玉來信的全文:

  沒有錯過的春天

                                                  ——記我的臺灣“雷鋒”爸爸

  曾經,我是一個平凡的小孩,在父母羽翼的呵護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像所有的朋友一樣,生活平靜,溫馨而快樂,然而,那年的秋天,我最愛的爸爸媽媽被無情的癌症帶走了,奶奶也因為無法承受如此的打擊而突發腦溢血去世了。一個幸福的六口之家突然間就散了,留下我們姐妹三個滿眼無助地佇立在秋風裏。親人的離開幾乎把我們的心掏空了。心靈的裂痕是如此地沉重和深刻,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和寂寞。冬天似乎一夜之間就到來了,我很冷,冷到骨子裏。我以為,我的生命中不會再有春天了。

  爸爸是最後一個離開我們的,他走後,我們變賣了家裏所有的東西。看著空蕩蕩的房子,物是人非,家破人亡……我的淚在眼底打轉。想到了以後不知冷暖的生活,想到了沒有父母陪伴的人生的孤單,想到了自己還沒有完成的學業,想到了小我一歲讀大一的妹妹才剛剛開始的美好的青春,我的心隱隱作痛。那些日子我們都變得無所適從。

  我告訴自己,我是最堅強的人,我可以微笑著説:“我沒事,我要替爸媽照顧好妹妹”。可能是因為心靈受的傷,我先學會了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變得沉默寡言,只有在不經意間才會流露出心靈的遺憾。然後一位朋友講了一句話:“在大的打擊面前,有時候你自己根本就走不出去,你需要的是好心人的牽引。”後來,這個人就出現在了我的生命裏。那天,一個記者打來電話告訴我,有一個臺灣老人要來幫助我們姐妹完成學業,馬上就到。壓抑了好久的無助和痛苦,在那一刻化作一顆顆滾燙的熱淚,洶湧而出。透過苦澀的淚水,我看到了一位老人慈祥的臉,還有那正被點燃的希望。

  隨記者一起前來的是一位身材偏胖的老人,他的臉上寫滿了慈祥,和善。在家裏轉了一圈看了看,老人眼角挂著淚花和沉重,轉過身拍著我們的肩膀説,“孩子,別哭了,別擔心,以後你和妹妹的生活我來照顧,我只要你們好好讀書!”有人遞過一張老人的名片,我看了看,從此我就和這個叫劉竹承的臺灣老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後來,我才知道,我們姐妹兩個不是劉先生唯一資助的孩子,在劉先生的大家庭裏,還有幾十名學生,有的是孤兒,有的是單親,有的是家庭困難。我曾疑惑過,劉先生是一個普通的臺商,在山東有著不大不小的企業,也算是我們眼裏的有錢人。但是,他為什麼會幫助我們這些素昧平生的孩子呢?後來,他為我們講了自己的故事:從小就是一個孤兒,在親戚家借住,然後艱苦地生活下來。他能深深地體會沒有父母的小孩的孤獨,也能感受渴望上學卻不能去的痛苦,所以,當他的事業開始的時候,他就下定決心要幫助這樣的小孩。我們都深深地感動著,也被他的想法和行為感染著。他告訴我們每個人,他不要求任何回報,好好讀書就是對他最好的回報。漸漸地,我們的家庭越來越大,我們的兄弟姐妹越來越多,每個人心底都藏著一個心願,那就是喊這個老人一聲爸爸。從此,我們一百多個孩子,有了一個共同的臺灣劉爸爸。

  為了讓我們不會感到孤單,劉爸爸每年舉辦兩次聚會,暑假聚會時把大家的生活費和學費發放下去,寒假的聚會是為了告訴大家,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過年了要一起吃團圓飯。而每次聚會最讓劉爸爸高興的事就是孩子們帶回來的好成績和各種榮譽。對小學的孩子他會問有沒有考一百分,對中學的孩子就囑咐他們要有遠大的理想,像哥哥姐姐們學習,對大學的孩子們就提醒他們一個人在異鄉要照顧好自己。每次的團圓飯,我們都會吃的很飽很好,因為聽他的秘書説,從聚會前幾天,劉爸爸就開始跟飯店安排飯菜要足量,要多做一些好吃的。對我們這些孩子,劉爸爸很慷慨,飯菜從來都是要求最好的,每次發資訊都會問生活費夠不夠,可是對於自己卻是那麼吝嗇。每次我們聚會結束後,爸爸都會囑咐人把還可以吃的剩菜打包;每次出去之前,都會用杯子接滿水而不去買外面的純凈水喝;每次沒有穿壞的衣服他都會送給自己身邊的朋友繼續穿;每次和朋友出去就是喝喝茶聊聊天,從來不去一些高消費的場合,為的是能多資助幾個孩子,再多幾個……

  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們這個大家庭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心酸的故事,可是,在劉爸爸眼裏,我們都是他的孩子,需要呵護和關愛的孩子。他卻不知道,每個孩子心底最深的牽掛就是爸爸的身體健康。已經近七十的老人,卻還在奔波操勞著,而且還在不斷為這個大家庭尋找新的成員,歲月不饒人,我們都很擔心他老人家的身體。記得那年的團圓飯,劉爸爸沒有來參加,因為他的身體不太好,被醫生留在了臺灣。可是人在臺灣,心卻在大陸的這些孩子這裡,即將開學,他囑咐自己的秘書一定要把生活費發給大家。那一頓飯,我們吃的一點也不香,因為我們心裏都惦念著自己的劉爸爸……

  或許,當初,劉爸爸想給我們的只是一片希望的樹葉,可是,他卻沒有想到,其實我們得到的卻是一片森林。曾經無助的生命因為他的出現而變得強大,每個孩子從迷茫,無助,自卑和痛苦中走了出來,我們的臉上挂著微笑,眼神中寫滿了自信和堅強。冬天過去了,冰雪初融,我們知道,生命中的每一個春天我們都將不會錯過。(作者: 趙香玉)(台灣網、昌邑市臺辦聯合報道)

  劉竹承簡介:

  劉竹承,在山東濰坊投資創業的一名臺商。他熱心慈善事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據悉,目前共有159名學生和孤兒接受劉竹承資助近600萬。劉竹承除了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外,還先後在昌邑及周邊市縣對孤寡老人、殘障老人進行資助。劉竹承被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列入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名單。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