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推動海西建設快速發展 共塑中華文化時代形象

2012年03月10日 21:4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10日北京消息 2011年3月,國務院批准實施《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將福建及浙南、贛東南、粵東北地區納入規劃,海西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今年,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特別指出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本次全國政協會議上,臺盟、臺聯界別的全國政協委員紛紛就海西建設問題以發言、提案的方式建言獻策,希望能夠推進海西經濟區的快速發展,塑造中華文化的時代形象。 

  臺盟中央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區位優越,對臺合作優勢獨特,生態環境良好,經濟發展水準較高,具備先行先試、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據悉,為了深化和拓展推動“海西經濟區建設”,臺盟中央今年將著重就贛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以及江西4個相關地市融入海西發展的情況展開紮實深入的調研,爭取形成一批高品質的政策建議,為海西經濟區建設發揮應有作用。 

  來自福建泉州的臺籍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對於海西建設有著直接的觀感。他表示,閩臺之間“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的密切關係將成為兩岸共同打造海西經濟區的紐帶。“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都發源在海西,共同的文化傳承,使海西建設中的兩岸交流合作障礙更少、便利更多。” 

  駱沙鳴認為,海西的建設離不開兩岸密切的交流合作,應該做到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島內在技術研發、市場行銷方面有其優越性,大陸在市場規模、資源含量等方面優勢明顯,而隨著兩岸交通不斷發達,物流成本不斷降低,兩岸優勢互補的情況將更加明顯。”

  對於海西建設面臨的具體問題,駱沙鳴建議,首先,從法律法規的層面,要加強對於臺商投資的保護。其次,從政策的層面,讓準入機制更具彈性,鼓勵臺胞來大陸投資創業,為臺生提供更為寬鬆、更有吸引力的就業平臺。再次,在兩岸金融合作領域,放寬限制,允許並鼓勵臺灣的金融機構來海西設立分支機構,加強兩岸在金融方面的交流合作。最後,為臺灣企業尤其是臺灣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多的幫助。 

  駱沙鳴委員表示,海西經濟區的建設將帶動福建省周邊地區的共同發展,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同提高中華文化的時代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臺聯界別全國政協委員蔡勉則提出,目前福建周邊地區已納入海西經濟區的覆蓋範圍,但海西政策僅賦予福建省,周邊地區屬於從屬地位,且區域定位、規劃範圍和優惠政策尚不明確。 

  蔡勉建議,海西經濟區福建省以外的地區應享受與福建省同樣的政策,明確這些地區與福建省都是兩岸經貿交流的“橋頭堡”,是海西建設中兩個並駕齊驅的經濟增長極,從而共同構建具有活力的“海峽西岸經濟區”。(記者 于斯文 陳佳慧)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