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峽兩岸黃公望藝術論壇”在京舉行

2011年05月15日 09:1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來自臺灣和大陸的30多名著名學者,14日齊聚“海峽兩岸黃公望藝術論壇”,共同研討中國繪畫史上的一代宗師——黃公望的藝術成就及創作思想,研討傳奇的《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是元代著名山水畫家,位列“元四家”之首,是中國山水畫變革的集大成者。1350年,他歷時3年完成了以富春江兩岸秋色為主題的《富春山居圖》,被後世譽為中國山水畫“第一神品”。該畫在清初被焚為兩段,分別稱為“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目前“無用師卷”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剩山圖”藏于浙江省博物館。今年6月1日,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段將跨越海峽實現“圓合”,于臺北聯合展出。這是該作品斷分360餘年後的一次重要的歷史聚首,更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文化合璧。

  鋻於此,14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與黃公望的家鄉江蘇常熟市共同舉辦“海峽兩岸黃公望藝術論壇”,也就有了特別的文化意義。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博物館、臺灣師範大學、浙江博物館等研究機構和高校的30余名專家、學者,就《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的意義、黃公望在中國古代南宗山水譜係中的地位、黃公望的交遊及其對其藝術的影響、《富春山居圖》與文人畫的觀念與語言、黃公望筆下的實景山水、黃公望《寫山水訣》的繪畫思想、《富春山居圖》的流傳及承續,以及“元四家”及其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富春山居圖》的悲歡離合記載著傳奇的文化史,300多年前被焚為兩段,後又分藏兩岸60餘年,確如骨肉分離。它的合展,它的重圓是兩岸人民的願望。它超越一般意義上的美術作品展覽,是同一個血統,同一個文明,根脈相連的需要。”本次論壇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吳為山説,邀請兩岸專家舉辦此次論壇,旨在進一步溝通心靈,深化學術研究,加強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意識,推動兩岸在文化上的深度交流,以建構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