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品讀臺灣名家 回味《鄉愁》探尋重慶基因(組圖)

2011年04月05日 12:2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于右任

  背景:近日,當代名導馮小剛來渝為新片《溫故1942》選外景,足跡遍及陪都時期老重慶的多處著名歷史遺跡。正值清明時節,隨著回鄉祭祖的人流,也勾起我們把視線投向與當年陪都重慶有著特殊淵源的幾位臺灣省文化名人,在他們膾炙人口的思鄉名篇裏,是否也藏有重慶基因?

  《鄉愁》、《望大陸》、《橄欖樹》三首名揚華人世界的詩詞,皆與重慶結緣

  品讀臺灣名家 探尋重慶基因

  臺北重慶路聞名四海

  在臺灣省,“重慶”二字是很叫得響的。臺北有條重慶路,分兩段,重慶南路多行政機構,還有密集的書店,所以又稱重慶南路書市。重慶北路又叫第四大街,很有現代氣息。重慶路是臺北主街之一,路邊的重慶公園和重慶國中,都頗有名氣。相信,旅游去臺灣省的內地客,尤其是重慶人,無不慕名而至。

  一座大都市,以省市名稱命名街道的並不鮮見,比方上海,就有南京路、西藏路、四川路、重慶路,但那只是符號,沒實際意義。而臺北的重慶路不同,蓋因蔣介石對重慶有特別情結,要在臺灣弘揚八年抗戰的“重慶精神”。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許多祖籍川渝或當年在陪都生活過的“下江人”,後來去了臺灣省,而重慶的山山水水,成了他們心中揮之不去的懷舊情結。隨時光流逝,這些人中有的已然離世,有的進入耄耋之年。每每念及抗戰歲月,身居寶島臺灣卻心繫嘉陵江畔的山城,鄉愁係之,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樣的人中,單是文化界名流,就有胡適、張大千、傅斯年、林語堂、錢穆、梁實秋……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