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清華首次迎來免試臺生:中國人不了解中國是種遺憾

2010年08月26日 08:2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俞柔安正在諮詢辦理入學事宜。

  今天是清華大學新生開學報到的日子,在3000余名新生中,有7名特殊的學生——清華大學首次通過免試方式錄取的臺灣學生。

  今年4月,國臺辦宣佈,包括北大、清華、人大、復旦等123所大陸高校都將接受臺灣高中生用臺灣基本學力測驗達到“頂標級分”的成績申請入學。清華大學根據臺生學測成績,經過專家組嚴格面試,最終錄取了7名學生,申請錄取比大約為6:1。

  “中國人不了解中國是種遺憾”

  俞柔安,和她的名字一樣,是個溫柔、安靜的女孩子。但這個女孩子卻説她最喜歡走出去看看,多長些見識。俞柔安畢業于臺灣臺中女子高中,她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在全臺考生中名列前茅,成績超過臺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的諸多科系,但她最後選擇了北京清華大學經濟與金融專業。

  “或許是源於一份中國情懷吧。”俞柔安説她對大陸的憧憬已久,“高中歷史課本都是講大陸的,但是卻從來沒有來過。作為一個中國人,不了解中國是一種遺憾。”在臺灣時,她就非常關注大陸,甚至連《士兵突擊》中王寶強的演技如何,她都能侃侃而談。

  俞柔安的父母都是島內外省人第二代,父親是江西人,母親是北京人,這次來北京讀書,也算是回到家鄉了。柔安是獨生女,讓她隻身來大陸讀書,家人自然有些不捨,“她媽媽還在臺灣流眼淚呢。”但能有這個機會出來長長見識,鍛鍊獨立能力,俞爸爸認為非常值得:“跌跌撞撞,受點挫折,人生才精彩嘛。”

  在開學前夕,俞柔安就通過網路認識了很多同學,還沒開學,就和同學們打成了一片。柔安説她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除了要更加用功讀書之外,希望能夠多參加社團活動,多認識一些朋友。

  建中男生棄臺大讀清華

  臺灣有句話:“建中傲、附中狂、成功呆。”説的是臺灣3所高中學生的不同特質。但眼前的這名臺北建國中學男生金爾康卻一點也不傲,反而有些靦腆害羞。臺北建中可以説是臺灣最好的高中,馬英九、朱立倫等許多島內名人都畢業於此。

  金爾康説,他的同學大多上了臺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等臺灣一流大學,但他卻認為:“有機會,就要到大地方看一看,不要局限在臺灣。”金爾康之前已經被臺大錄取,但知道大陸免試錄取的政策後,他便提出了申請,最終被北京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科學專業錄取。“北京清華的工科非常好,競爭力很強。”金爾康説這是他選擇清華的一個主要原因。雖然在建中時成績也非常好,但他還是感覺到了些許壓力。“需要更認真了。”他説。

  金爾康雖然靦腆,卻非常獨立。大多數新生是由家長陪同來報到的,他卻隻身從臺北飛到北京,辦理住宿、IC卡、院係報到……沒有學長帶領,一個人就全都搞定了。“當然要學會獨立了,總不能每次都讓爸媽陪著吧。”看來這個男生還是有股建中人的傲氣。

  臺商子弟相見歡

  清華大學今年共錄取了10名臺灣學生,其中7名是根據學測成績免試錄取的,還有3名是通過港澳臺聯考方式考入的,他們大多是臺商子女,父母在大陸工作,便將子女接了過來。林傳偉便是其中一名。

  在港澳臺新生報到諮詢處,林傳偉忙著填寫各項表格。旁邊一名大三的臺生學長看到他寫著畢業于昆山震川高級中學後,激動地説,“你也是昆山的啊,我們是老鄉啊。”原來,這名學長也是中學時就同家人一起來到大陸,並且在江蘇昆山讀書的。“不僅是臺灣老鄉,也是江蘇老鄉啊。”旁邊的同學打趣道。

  見到老鄉學長,林傳偉自然很興奮,但他説更興奮的是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父母也很為我高興,畢竟考上了這麼好的大學。”

  填好了表格,林傳偉便在學長的帶領下去辦理各種手續。有些興奮、有些陌生,也有些緊張,嶄新而多彩的大學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楊雲濤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