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88風災週年:村民説大陸組合屋“有家的感覺”

2010年08月09日 08:4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8日是臺灣“88風災”週年紀念。大難中倖存的高雄縣小林村村民還在等待永久屋落成,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徐報寅説,大陸組合屋近一年來為小林村民擋風避雨,“在這裡有家的感覺”。

  連日來,小林村倖存者與親友紛紛返回至今仍被土石掩埋、荒蕪一片的小林村遺址,籌辦追思活動。炎熱天氣下,留在杉林鄉月眉農場組合屋(大陸稱活動板房)園區的是村裏老、少居民,社區盡顯空曠、安靜。 

 

  徐報寅7日特別留在組合屋園區臺灣紅十字會駐地輔導辦公室,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他説,去年風災後,聽到有大陸捐贈組合屋的消息,村民和紅十字會秘書長談,表示更願意暫住在組合屋。

  當年8月10日,小林村內倖存的40多位留守村民被營救到安全地帶,高雄縣政府規劃他們進校園、寺院暫住,在甲仙鄉龍鳳寺內2個月生活讓村民感到不便;10月下旬,倖存及外地歸來的60余戶人家堅持要入住組合屋,臺灣承建企業在杉林鄉月眉農場搭建36棟共72間組合屋,達成他們安置在一起的願望。

  如今走進居民家,組合屋裏重新配置電視、冰箱、風扇、洗衣機和煤氣爐等傢具,房前停放著村民重新貸款購置的摩托車、汽車。

  徐報寅説,輕材質建構的組合屋有它的缺點,冬冷夏熱,雨季也有10戶人家出現漏水,正在聯繫施工廠商進行維護;不過村民們理解,中繼站不可能比原來家裏舒適,這批大陸捐贈的組合屋的優點是有隔間,村民有了私人空間,才有家的感覺。

  72歲的毛玉珠原先被小兒子接到高雄市居住,但生活上並不習慣;今年3月也申請搬進組合屋生活。毛玉珠説,鄰居都是小林村居民,相互熟悉,日常買菜、買日用品都有人載來銷售,她願意在這裡生活。

  村民們在園區生活10個月了,組合屋經歷過數次地震、豪雨,當地沒有一戶組合屋發生過結構性的損壞。

  臺灣紅十字組織高雄分會的宋作廉目前常駐組合屋園區輔導受災居民。他説,從專業角度觀察這批來自深圳企業的組合屋,在增加了防臺(風)鋼索、鋼梁後,比臺灣常見的鐵皮屋堅固,隔音、散熱效果相對要好,使用3年沒問題。

  據了解,大陸方面捐贈的1000套組合屋目前搭建在臺灣嘉義縣、高雄縣、屏東縣等多個災民暫住地。宋作廉聽到的消息是,當小林村民未來全部搬進永久屋居住,這裡的組合屋將交還給高雄縣政府,作為災難收容中心。(記者 劉舒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