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島內教育觀察:曬曬臺灣近年高考作文題(圖)

2010年06月10日 13:2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走出考場如釋重負(資料圖)

考趴啦(資料圖)

  大陸2010年的高考已經圓滿結束,臺灣今年的高考也即將開始。每年的高考試卷、考題的難易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特別是考查學生綜合素質的作文題,更為人們津津樂道。

  有的老考生還想小試身手再“考一把”,就如海都網推出的模擬寫作今年高考作文的“文曲星大賽”也受到了網友的熱捧。

  近日,不少讀者打來電話,關注海峽東岸的臺灣學子作文考什麼,記者蒐集了近年來臺灣高考作文的題目,以饗讀者。

  2002年《鏡子》

  “我們身邊有各種不同的‘鏡子’。有人在時間的流轉中,從‘它’照見了容顏的改變;有人在人生的戲局中,從‘它’觀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願或不能面對‘它’。試以‘對鏡’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

  2003年《猜》

  你猜到了嗎?作文的題目就是──《猜》。

  “猜”,天天在我們的腦中浮現:上課中猜想暗戀的人會不會經過門外?下課後猜測哪一隊會贏得今年NBA的總冠軍賽?邊走邊猜今天好運會不會與我同在?邊寫邊猜所寫的是不是閱卷老師喜歡的題材……事實上,人類也常靠著“猜”才有新的發現。

  你一定“猜”過別人的心思、舉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請以“猜”為題,把那一次的經驗(可包括猜的原因、經過、結果等)寫成一篇文章,文長不限。

  2004年《偶像》

  請以“偶像”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

  “偶像”可以是“仰慕的對象”,也可以是“學習的典範”等等。你可以針對這個文化現象,提出理性的思辨;也可以敘述你模倣、追逐歷史人物、身邊長輩、各行各業精英或故事中角色的經驗;敘議兼具,也未嘗不可;但務必建立屬於自己的、首尾連貫的脈絡。

  2005年《回家》

  家,對許多人而言,不止是身體的休憩處,也是心靈的歸依所。我們每天乃至於一生,不斷地在離家與回家的歷程中,構築出一天以至於一生的故事。一般人離家後總不免有回家的企盼,但也有人視回家為畏途,甚或無家可歸。回家對每個人而言,往往存在著不同的意義。

  試以《回家》為題,寫一篇首尾具足、結構完整的文章。敘事、抒情、議論皆無不可,文長不限。

  2006年《想飛》

  人總是想飛的。飛,是一種超越,帶來心靈的自由;但也有人禁錮自我,扼殺了想飛的念頭。

  你是否想飛?你想飛翔在什麼樣的地方?飛帶給你什麼不一樣的感覺與改變?以《想飛》為題,寫一篇結構完整的文章,敘事、抒情、議論皆無不可,文長不限。

  2007年《探索》

  以《探索》為題,寫一篇首尾俱足、結構完整的文章,文長不限。不得以新詩、歌詞或書信的形式書寫。

  2008年《專家》

  命題作文要求以《專家》為題作文,不限文體,長短自由。

  現代科技進步,文明發展快速,任何知識學問的數量和深度都遠遠超過古代,分工、分門成了必然的趨勢,任何人都無法博通一切,各類專家應運而生。

  請以專家為題,寫一篇首尾完整的文章,文長不限。

  另一則要求擴寫《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裏項莊舞劍的故事,要求考生根據原文,“運用想像力加以渲染”,將其擴寫成一個故事。

  2009年《惑》

  試題説明中指出,人生充滿令人迷惑的人、事、物現象,孔子四十而不惑是大智慧,平凡的人可以“心嚮往之”,要求考生以《惑》為題作文,文體、文長不拘。

  作文命題的演變

  臺灣的高考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聯考階段,二是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學測)和指定科目考試(指考)階段。

  1994年至2001年是聯考和學測並行階段,2002年至今是學測和指考並駕齊驅的階段。

  從1954年到2001年,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一直實行“聯考”制度,由臺灣“教育部”下屬的“大學入學考試委員會”統一招生,統一齣題,于每年7月1日、2日和3日統一考試,之後統一公佈成績。

  考生根據自己的成績填報志願,各個大學則根據考生志願錄取。由於聯考存在著“一考定終生”及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弊端,因而也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批評。上世紀90年代後,臺灣教育部門推出了“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2002年臺灣正式宣佈取消大學“聯考”,學測和指考,考生可以二選一或者兩者都選。

  不管是學測或是指考,語文都是必考的科目之一。

  臺灣作文也經歷了八股年代,聯考期間,作文命題內容單一,多偏重傳統倫理道德的論述。

  1994年學測實施以來,臺灣的高考作文試題可謂日新月異。從傳統單一的命題形式發展到題材內容涉獵廣泛,前所未有。內容與環保、科技、人生、教育、哲學、價值觀、農業、就業等有關,貼近現實、貼近生活,成為臺灣高考作文命題的主要指導思想,也給了考生自由揮灑的空間。

  2005年滿分作文《回家》

  “傳統祭典與服飾只復見於教科書,當年族裏最勇悍的獵人皆垂垂老矣,誰還有力氣,誰還有舉再乾一杯小米酒,唱一曲豪邁的戰歌……我回家了。但是,這個失去野性活力的部落,真的是我的家嗎?”……

  評點:這段文字,寫出了少數民族的孩子,走出部落求學又回歸部落後十分迷茫的心境。想像與現實的巨大落差,現代化過程中對民族文化的同化,困惑著他們。(記者 楊陽 之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