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赴臺交流學習大陸學子訪談:學習壓力不比在大陸低

2010年05月25日 10:3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廈大交流生在臺大校園。

  2008年起,大陸學生開始逐步赴臺交流。臺灣的大學究竟怎樣,如何申請赴臺,在臺灣的學習生活如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島內最頂尖的大學——臺灣大學,採訪了在校學習的大陸學子,記錄下他們在臺期間的學習和生活。

  申請赴臺就讀注意啥

  臺灣大學,成立於192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榮譽主席連戰等均畢業於此。臺灣大學與大陸21所學校有交換學生的協議。目前,廈門大學的7名本科生正在該校交流學習。

  廈大會計係大三學生胡雨辰大三時在校內資訊發佈欄看到這個交流項目,並向學校遞交了申請。他説,除了參考日常學科成績外,英文水準是很重要的一項指標。另外,學校會進行面試,例如問“你為什麼選擇這個項目”,“你有什麼優勢”等問題,主要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國際視野和適應能力。通過學校選拔,學生最後還需向臺大遞交一份詳細的學習計劃。由於交換生學分是可以互抵的,所以一般要儘量多選與本專業相近的課程,然後再選一些感興趣的課程。

  今年新學期開學,胡雨辰和廈大醫學系的王悅虹從“小三通”赴臺北求學。上課之後,他們發現臺大與大陸許多學校最大的不同,是全英文教學環境。臺大師資優秀,約69%的老師都拿到美國知名大學學位,從世界名校畢業的佔全部師資力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所以除了中文課以外,絕大多數課程都是以英文授課,課本也是英文原版書,對英文能力要求很高。

  此外,臺大還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聘請了有相當豐富實戰經驗的老師來給學生授課。王悅虹説,臺灣最大的藥粧品牌連鎖店老總,以及社區藥局的負責人等都曾給他們上過課。臺大的實踐課程是系統性教學,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實踐教育,對以後工作幫助很大。

  陸生壓力比較大

  臺大是兩岸交流最活躍的學校之一,很多學生都去過大陸,甚至連不久前爆紅于大陸網路的“犀利哥”、“鳳姐”等也都耳熟能詳。 通常而言,臺灣的學生更注重個人生活品質,而不會非常關心政治,喜歡聊聊球賽或者有什麼好吃好玩的。

  如果想廣交朋友,參加社團是一個好辦法。社團是臺大相當活躍的一個部分。有跳街舞的熱舞社、組織做一些慈善活動的慈幼社、到中小學免費輔導學生的新心社等等,全部都對大陸同學開放。

  在臺大,陸生的學習壓力其實並不比在大陸低。因為是代表學校過來交流的,所以大家心裏都繃著一根弦,知道自己不能表現得太差。胡雨辰選了5門課,一週要上滿15個學時,並且一節都不敢落,“畢竟到臺灣學習機會難得”。他總結了一條經驗,要找大陸學生很簡單,只要去學校圖書館,準能碰到一半以上。

  而到了週末,陸生很多就找不著了。抓緊時間把臺灣逛個遍是很多人的心願,除了阿里山、日月潭等,臺北的小街小巷也常常給他們一些驚喜,小店裏物美價廉的創意商品是陸生的最愛。

  要養成好的社會習慣

  在交流生看來,臺大還有很多內在東西是值得學習的。陳樂然舉例説,案例教學課上老師要求每個同學購買一份案例。大陸學生會覺得納悶,為什麼不合買一份,然後再複印一下。但老師説,要尊重知識版權,所以必須人人付款購買。即便在學校的複印店,如果要複印正本書,老闆也是不會答應的。

  “公共場合輕聲細語,做地鐵先上後下,規矩排隊,這些都是在臺灣不經意間學到的東西,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的行為處事,對我們來説都是非常珍貴的經驗。”胡雨辰説。(記者 陳夢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