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龍應臺廣州與讀者交流:社會應有不同形式的韓寒

2010年05月31日 15:4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我覺得韓寒的出現是好事,帶來了新的氣息、新的思維和新的表達方式。如果我們真正想要這個社會變得開闊、健康、多元化的話,每個人都需要有發聲的空間。 ———龍應臺

  5月29日晚,著名作家、臺灣文化人龍應臺女士攜紀錄片《目送——你所不知道的臺灣》,到中山大學南校區舉行交流會。

  自上周開始,“龍應臺要來廣州跟讀者見面”的消息,就攪熱了廣州地區高校,大學生們紛紛“搶票”。昨晚活動開始前,天降暴雨,但絲毫沒有減弱“龍迷”的熱情,不僅中山大學梁銶琚堂座無虛席,甚至校門口需要動用眾多保安來維持秩序。

  一身簡單裝扮的龍應臺手插褲兜,走上講臺向讀者們問好,全場頓時掌聲如雷。她説,這是第一次與大陸讀者分享這部紀錄片,也是自己第一次在廣州舉行讀者會,甚至是十幾年來第一次如此大規模面對內地的“粉絲”。

  接下來的三個小時中,觀眾一半時間感受片中龍應臺的思考;另一半時間則沉醉於她現場的睿智、才辯和幽默。

  談當下:社會應有各式韓寒

  我想説,一個健康、開放、有創意的社會,裏面應該産生不同年齡、不同形式的韓寒。

  在問答環節,現場觀眾見識了“龍旋風”的果決和坦率。

  有人問:“您如何麼看待韓寒?如何比較上世紀80年代寫《野火集》的龍應臺和現在寫部落格的韓寒?”

  龍應臺説,我不去談韓寒這個人物和特色,太多人説過了。我想説,一個健康、開放、有創意的社會,裏面應該産生不同年齡、不同形式的韓寒。“80年代我寫《野火集》的時候,因為寫幾篇文章一夜暴紅,是因為那個時代有很多禁忌,就好像一個人的皮膚脆弱,一拍就馬上紅腫、出血。我覺得韓寒的出現是好事,帶來了新的氣息、新的思維和新的表達方式。如果我們真正想要這個社會變得開闊、健康、多元化的話,每個人都需要有發聲的空間。但是實際上,大家都能表達自我、難得有英雄的年代,反而才是比較健康的時代。”

  接下來不少人想問龍應臺對於一些時事的看法,她則一把截住:“今天我們就不在這裡鋪排了,你如果真想知道我的想法,在我的文章中都有很清楚的反映。”

  談寫作:從來懷疑宏大敘事

  在我身上,不存在從一個怒目金剛變成溫柔小女人的過程,這是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性格裏。以莊嚴的狀態談嚴肅議題,如果沒有柔軟作為核心,是不真實的。 

  臺下一位忠實讀者,他用“軟”與“硬”來描述寫父母子女親情和寫歷史、時評時不同的龍應臺,進而提問:“您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書中可以説是‘軟硬兼施’,是否會因為柔軟的情感而模糊掉歷史的真實,造成情緒渲染?”

  龍應臺答道,“大家不知道,《野火集》和《孩子你慢慢來》原本就是同時寫的。在我身上,不存在從一個怒目金剛變成溫柔小女人的過程,這是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性格裏。”她還指出,在書中用文學的方式去處理歷史題材,是自己所選擇的一種風格。“我對所有宏大敘述抱有最深刻的懷疑。我看一個偉人,他是偉大,但同時也需要媽媽給他換尿布長大的,也有脆弱和虛偽。所有偉大嚴肅的東西,國家集體之類,都有後面柔軟的一面。以莊嚴的狀態談嚴肅議題,如果沒有柔軟作為核心,是不真實的。”

  談經歷:裁判球員不能混淆

  作為知識分子,像做裁判;做掌權者的時候,像是球員。知識分子可以是瀟灑的,可以去批判;當成為體制內握有實權的執行者,就完全不同了,必須是默默工作的人。  

  龍應臺曾擔任臺北文化局局長的經歷也頗受人關注,有讀者問:“作為公共知識分子,你怎樣看待學者為官?獨立知識分子的角色和官員的立場矛盾嗎?”

  龍應臺毫不猶豫地説:“作為知識分子,像做裁判;做掌權者的時候,像是球員。知識分子可以是瀟灑的,可以去批判,職責在於以文字影響思想、指出方向;當成為體制內握有實權的執行者,就完全不同了,必須是默默工作的人,而不是指點江山。”

  這兩種工作需要兩種不同的個性,所以龍應臺覺得,一旦知識分子進到機制內做執行者,必須暫時放下知識分子的身份。如果想要用權力達到個人理想的話,必須變成一個忍辱負重,有耐心協調的人。不能靠文章去宣揚自己,必須要以自己工作的成果去任人批判。“這是必須的角色轉換。如果想兩者得兼,那就容易錯亂。”

  人們也關注到“龍局長”在任上曾有一張在“議會”被質詢後“伏案痛哭”的照片,龍應臺對此首次“揭秘”:“其實我不是在哭啊,我趴在那裏是偷偷在笑呢!當時是有議員很厲害地質問我:‘你都不是臺灣人,怎麼能夠當文化局長?’我覺得問得很好笑。第二天,辦公室裏滿是民眾送來安慰的鮮花,這也算是我親身加入了臺灣的民主化進程吧。”

  談成長:多讀歷史點亮心智

  獨立自由的思想、完整的人格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今天的年輕人應多讀歷史,橫向縱向比較,開闊視野,點亮心智。  

  從書中,龍應臺傳達出一個觀點:個人在集體中應當保持一種警覺和清醒,才能夠避免集體滑向失控。於是有臺下觀眾問:“我們的孩子,大都從小接受整齊劃一的教育,該如何突破集體的局限?”

  龍應臺認為,獨立自由的思想、完整的人格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她曾在美國、德國居住,發現即使是歐美對於民主、自由、人權的理解也不盡相同,而且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過程。今天的年輕人應多讀歷史,橫向縱向比較,開闊視野,點亮心智。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