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民進黨:擋不住陸生 卡住了自己

時間:2010-05-18 08:4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為阻擋大陸學生入臺,民進黨連日來在臺“立法院”不斷演出文攻武鬥,整個杯葛過程一波三折,既有武戲也有悲情,劇情張力十足。

  上月底,事關大陸學生能否赴臺灣就讀及承認大陸學歷的“陸生三法”再次提上“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審查,民進黨上演“全武行”,霸主席臺,搶麥克風,卡脖子捂嘴巴讓會議主席無法發言,直至主席暈倒送醫。大家記憶猶新的是,去年“陸生三法”第一次審查時,民進黨用的是大鐵鎖,把自己反鎖起來讓會議泡了湯。這類“奇招”,民進黨真是順手拈來。

  面對島內教育界和輿論一片批評指責,民進黨“立委”召開記者會聲淚俱下,“我們擋不住了”,轉手卻又拿出了一個民進黨版“陸生三法”,增加“三限六不”的門檻,即對大陸學生限校、限量及限域,不加分、不影響招生名額、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不可續留臺灣就業。

  幾天前,臺“立法院”再次暴發了藍綠肢體衝突,這回是審“陸生三法”之一的“臺灣人民與大陸人民關係條例”修法,混亂中會議主席裁示完成審查。不過綠營再次不予承認,要求復議。

  放眼全球,恐怕都很難看到如“三限六不”般對學生如此苛刻的規定。大陸學生若赴臺求學,學費一分沒少交,憑什麼要受這樣的歧視待遇?這樣的政策,又怎能吸引到大陸優秀學生?一名臺大政治係教授撰文質問,臺灣的大學每年花大筆鈔票吸引水準實在一般的歐美學生,卻要對水準較高的大陸學生採取隔離的態度,究竟是什麼心態?國民黨“立委”質疑,民進黨根本在玩兩面手法,説穿了就是對陸生入臺抵制到底。

  歹戲拖棚至此,民進黨還在不斷發掘新“問題”,最新的説法是,如果大陸學生與臺灣人戀愛,要在臺結婚怎麼辦?臺當局教育部門負責人的回答是,陸生在臺結婚的話就遣返。輿論質疑,民進黨是拿“防賊”的心態防陸生,而國民黨官員竟也回答出如此違反人權的話,莫非是一不小心被帶到了溝裏?

  民進黨反對大陸學生來臺的理由,早已遭到島內教育界和社會輿論痛批,比如“影響臺灣學子就學權利,侵佔臺灣教育資源”。但實際情況是,由於少子化,臺灣很多大學招不到學生,生存維艱。2008年有一名學生上了報紙頭條,因為總分400的高考他只考了11分,竟收到好幾份大學入學通知書。臺灣教育需要的恰恰是大陸學生的源頭活水,以激勵學風,振興經濟。其他諸如“文化統戰”、“大陸學生是間諜”等理由,更是夢囈式的即興發揮了,不值一駁。

  島內政治的吊詭之處在於,沒有裁判的情況下,當一個政黨不顧事實只為立場而辯時,只要它不認輸,似乎也就能永遠不輸。民進黨在反對兩岸開放的政策時,不吝言語和肢體暴力,女“立委”們哭倒在地是家常便飯,情緒激昂加上巧舌如簧和胡攪蠻纏,在相當程度上也能造成理直氣壯的假像。

  即使事後證明,民進黨錯了,錯得很離譜,他們也從沒認過錯。比如兩岸直航,比如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對臺灣有利已是鐵的事實,當年民進黨都如反對陸生赴臺一樣聲色俱厲聲嘶力竭,不知造成了多少社會困擾、資源浪費,卻從來連抱歉也欠奉一聲。

  然而這真的是場分不出輸贏的戰爭嗎?路遙知馬力,只有對民眾對臺灣真正有利的政策,才能獲得人民的支援。

  島內輿論剖析民進黨的心態:因為仇視大陸,所以仇視大陸學生。其實心態和認知都不是癥結所在。民進黨豈能不知,引進優秀人才方能提升教育品質,兩岸學術正常交流、學生往來、互認學歷是大勢所趨。民進黨也不會不明白,兩岸關係已發生巨變,兩岸交流合作才對臺灣有利,對民眾有利。只是長期以來,民進黨賴以存活的,是其苦心經營的意識形態土壤,積重難返之下該如何轉身?

  早在陳水扁時代,民進黨內就有所謂改革派,主張與大陸展開更多接觸,但這聲音遭到了嚴厲打壓。現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正組織研擬所謂“十年政綱”,外界認為有望對兩岸政策作出修正,她日前也表示,願意在不預設政治前提下與大陸對話,透露出民進黨在兩岸新局下,欲圖擺脫困境的微妙資訊。

  借島內媒體常説的一句話,民進黨最大的軟肋就在於兩岸政策,不調整就沒有前途。目前民進黨仍然走在“逢中必反”的慣性老路上,是時候改頭換面,重新設計舞臺形象了。開放大陸學生入臺本是一個契機,可惜的是,民進黨似乎已經放它溜走了。

  卡陸生,其實卡住的只是民進黨自己而已。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高大林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