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泰和樓在臺兒莊古城奠基

2010年05月05日 10:2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泰和樓奠基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夫人連方瑀在山東省政協主席劉偉等陪同下參觀臺兒莊古城

臺兒莊古城景色

百名兒童在奠基儀式上表演朗誦中華經典詩文《論語》

  5月4日下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標誌性建築泰和樓在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古城隆重奠基。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出席了奠基儀式。

  中央臺辦副主任陳元豐,海協會副會長李炳才,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劉偉,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群,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夫人連方瑀等為泰和樓奠基。山東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劉偉在致辭中對棗莊市恢復重建臺兒莊古城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説:“臺兒莊古城的重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建設必將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則高度評價了中共棗莊市委、棗莊市人民政府為推動兩岸交流工作所做出的努力,他希望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深化交流,共同合作。

  臺兒莊古城,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盛于明清。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 途經臺兒莊,稱之為“天下第一莊”。1938年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使這座古城在戰火中化為廢墟。為傳承千年運河文化,弘揚民族團結精神,繁榮文化旅遊産業,2008年4月8日,棗莊市決定重建臺兒莊古城。重建的臺兒莊古城,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包括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再現當年“商賈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臺兒莊古城是一座二戰遺存最多的抗戰名城,被世人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重建後的臺兒莊運河古城,將成為世界上繼華沙、龐貝、麗江之後第四座重建的古城。鋻於臺兒莊大戰在海內外,特別是在廣大臺灣同胞、海外僑胞中的廣泛影響,2009年12月16日,經國臺辦批准,在臺兒莊設立了國家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進一步推動兩岸交流,棗莊市政府在重建臺兒莊古城的同時,規劃設計了這座古城核心區的標誌性建築泰和樓。泰和樓由海峽兩岸知名專家聯袂設計,規劃面積1000平方米,共7層,既反映歷史的漸變與對比,又凸現磨難與戰爭的痕跡,建成後將成為古城一大亮點。

  奠基儀式上,百名少年兒童朗誦了中華經典詩文《論語》、《少年中國説》等,放飛了和平鴿和象徵中華騰飛的“中華龍”風箏。奠基儀式舉行前,中央和省、市領導及連戰先生等還參觀了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觀賞了在古城進行的地方柳琴戲和運河大鼓等表演,並題詞、植樹紀念。奠基儀式結束後,舉行了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旅遊合作簽約儀式。(記者 劉成友 趙慧 張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