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少數民族同胞首次相聚金門共度中秋

2009年10月04日 07:5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金門10月3日電(記者 章利新 應堅)“我曾經許過一個諾言,最美的時刻我們一定相見。”就像《共圓東方月》這首歌所唱的,兩岸少數民族同胞3日晚相聚金門,在中秋之夜用歌舞把這個昔日的“戰地前線”變成了團圓的舞臺。

  “民族風兩岸情中秋晚會”當晚在金門舉辦。金門縣縣長李炷烽對記者表示,這是兩岸首次在金門舉辦中秋晚會,“文化是民族之根,只有通過這樣的文化交流,兩岸才能把共同的根扎得更深”。

  原來只可容納800人的金門演藝廳當晚涌進了千余人,佔滿了過道。來自大陸兩所民族高校、分屬13個少數民族的80多名大學生在這裡用歌舞傳遞中秋祝福。此次中秋晚會總導演、中央民族歌舞團知名導演林海對記者表示,此次中秋晚會的17個節目將突出兩岸少數民族年輕人同唱一首歌、同舞一片天、同敘一家情的主題,其中《共圓東方月》是專門為此次晚會創作的主題曲,希望傳遞出兩岸同祖同宗、同根同源的情感。

  晚會在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和金門表演隊共同合作表演的《鼓舞神州》中開場,振奮人心的鼓點敲出了節日的節奏;曾經獲得大陸”星星火炬杯”專業類聲樂比賽一等獎的蒙古族歌手原慧隨後演唱了歌曲《望月》;藏族群舞《情滿天路》、維吾爾族女子獨舞《哆帕》……都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演唱《扎西德勒》的藏族歌手三木科説:”第一次來金門就趕上中秋節,對我來説意義特別,希望來自雪域高原的中秋祝福能給金門帶來祥和、安寧。”

  聽説大陸的文化交流團要來金門表演,當地的父老鄉親自發地組織起來,專門排練了一個鼓樂表演節目《歡聚》。表演者之一、金沙腰鼓隊的楊意金告訴記者,鼓隊成員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為了此次演出她們已經排練了2個多星期。“有機會和大陸的專業藝術團同臺演出,非常難得,這個中秋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原舞者舞蹈團特地從花蓮趕來參加此次中秋晚會,他們為兩岸同胞獻上《卑南族年祭傳統樂舞》。“雖然是原住民的傳統樂舞,但大家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原舞者之一、太魯閣人瓦旦督喜告訴記者,這個中秋節雖然不能與家人團聚,但在金門能認識這麼多朋友,還是很興奮。

  晚會持續2個小時後落幕,臺上臺下的兩岸少數民族同胞手牽手跳起了圓圈舞,同唱《共圓東方月》。“我曾經説過一個預言,相逢的夜晚夜色一定燦爛……”歌聲久久盤旋,觀眾久久佇立。

  “因為有了這麼多少數民族的歌聲、舞姿和服飾,這個中秋變得與眾不同。”金門本地人楊玉明在看完演出後説。李炷烽縣長則表示,因為兩岸情深,中秋晚會才能有如此熱烈而默契的氣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