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上海姑娘高雄炒熱生煎包 事實證明真誠兩岸婚姻

2009年03月26日 09:4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大陸配偶兀文瑋一口流利閩南語,和丈夫賣上海生煎湯包,生意好到一天賣八千個。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3月2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上海姑娘兀文瑋嫁來臺灣,因老夫少妻,很多人説她一定會“落跑”;這些年她和丈夫賣上海生煎湯包,由攤子做到店面,如今一天可賣八千個以上,她説:“我用事實證明,我的愛情和婚姻都是真誠的。”  

  下午四時許,位在高雄市熱河街的上海生煎湯包店,高朋滿座,兀文瑋以熟稔的手法,快速移動三個平盤鍋,邊以閩南語問客人:“你麥幾粒?”店裏一共請了十三名員工,忙著搟皮的婦人誇兀文瑋的閩南語“很正”。

  三十九歲的兀文瑋,八年多前認識前往上海經營紫砂壺生意的施教滌,兩人相差二十歲,交往後結婚。婚後因丈夫生意受到批發商拖累而放棄,兩人回高雄定居。

  兀文瑋説,一開始不會閩南語,語言不通又想家,長途電話很貴,常躲在一家快餐店角落,拿份報紙擋著偷偷哭泣。

  “後來懷孕時,吵著想吃家鄉味的上海生煎湯包。”兀文瑋説,她喜歡吃帶一點醋的上海生煎包,兩人決定回上海拜師學藝,再回高雄賣。

  夫妻每天清晨即起揉麵粉,搟皮剁餡包料,賣生煎湯包和小籠湯包,“先生比我學得勤快,調料也是他。”兩人在店裏很有默契,常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知對方的意思。

  剛開始時他們在熱河一街擺攤,只有一張桌子,“很慘,坐一整天都沒有客人。”兀文瑋説,後來客人漸漸喜歡上海生煎包皮薄、多汁的口感,生意愈來愈好,假日可以賣上萬個;高醫大學及中山大學的學生還主動上網推薦,是網路上的“明星湯包”。

  兀文瑋説,剛嫁給先生時,很多人不看好,説她看上的是錢,“我就是愛先生,才會跟著辛苦打拼以我專科的學歷,絕對不可能擺攤賣煎包的。”爭的“就是一口氣”。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