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蕭山臺胞太極拳“打出”兩岸交流 希望看到臺灣回歸

2008年04月08日 09:2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徐憶中(左一)見到老朋友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

  61年前的冬天,蕭山鮑塢村一個叫徐劍雄的年輕人拖著被凍傷的腳隻身登上了前往臺灣基隆的輪船,再一次回眸家鄉,那裏有寡居的母親艱難地養育著弟弟和妹妹。誰知,這一去就是34年,回到故鄉,昔日年少氣盛的小夥子已成為了一個老者,他的名字,也變成了徐憶中。

  34年後的家鄉已是物是人非,34年之間,不變的只有老母親依然倚在門前,盼望著兒子的歸來。

  浙江線上杭州4月7日訊(見習記者 童俊) “老大哥,回來啦,身體怎麼樣啊?”“好、好,你又上山啦,上墳了沒有?”剛走進鮑塢村的村口,徐憶中老人迎面碰上了從田裏幹完活的老漢徐國棟,兩人拉起一陣家常。徐老笑著説:“我離開的時候,他還穿著開襠褲呢,哈哈哈!”已經84歲高齡的他,一身西裝打扮,走起路來虎虎生風,走山路的時候執意不要侄女攙扶:“你還是看好自己的腳下吧!”侄女徐妙華望著二叔已經走遠的身影,無奈地笑了笑。

  “少小離家倍思親,老大歸來探故人。青山依舊村貌新,修路築亭表寸心。”這是徐憶中34年的真實寫照。今天回鄉清明祭祖的他,在父母親墳前,娓娓道來一曲肝腸寸斷的離歌。

  改名“憶中”不忘根

  徐憶中老人出生於1925年,家中排行老二,由於父親早逝,家庭貧困,寡居的母親艱難地撫養他們兄妹5人。沒有錢讀書的徐憶中十幾歲就離家外出闖蕩。已經70歲的徐憶中小弟徐關穆回憶:“那時候,家裏很窮,二哥每次回家帶來的小玩意,可以讓我們高興半年。”

  徐憶中輾轉金華、上海等地謀生計,因為正值兵荒馬亂,生活舉步維艱,但是從小喜歡讀書的他依然沒有放下書本。1947年,他收到來自臺灣同學的來信,邀請他去基隆。思考再三,當年冬天,徐憶中拖著兩隻被凍傷的腳登上了上海開往基隆的渡輪,由於時間緊迫,戰火紛飛,他甚至來不及託人向家裏帶個口信。上船的時候,他朝著杭州方向深深地鞠了三躬:“別了,家鄉,別了,生我養我的母親……”

  到了臺灣,他進入基隆港務局做了文員,他想著做上幾年,攢些積蓄再回家。但是國民黨部隊潰退臺灣,將他與家人團聚的夢想狠狠地撕碎了。徐憶中想,是不是這輩子也回不去了,可是那邊還有含辛茹苦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妹啊!

  望著海峽對岸的祖國,心頭的鄉愁層層涌動,他將原來的名字徐劍雄改為了徐憶中。

兄弟三人吃個團圓飯

  34年後重登故土

  徐憶中在臺灣艱苦地奮鬥著,備受鄉愁的煎熬,而海峽這邊的家鄉,母親依然盼望著兒子的歸來。徐關穆笑著説:“雖然二哥離家後多年一直杳無音信,但是母親和我們堅信他不會出事的,因為二哥腦子很活絡的。”

  1963年,徐關穆收到了一份來自上海姐姐的信,寫信人竟然是“失蹤”了16年的二哥。原來這封信是徐憶中寄給香港的朋友,再從香港換信封郵到上海,再換信封輾轉到的蕭山。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一份濃重的鄉愁通過接力賽式的方式默默地傳遞。從此,遠在蕭山山村的家人每年都可以收到一份匯款和數封來信。

  1981年,老母親已經是近80歲高齡,如果再不回去恐怕就再也沒有機會見老人家一面了,於是那年秋天,56歲的徐憶中頂著巨大壓力取道香港到達上海。徐老笑著説,因為從未謀面,在機場的時候,他拿著照片找外甥女,而外甥女、外甥女婿也是拿著照片找他。在一家旅館,他像一個孩子一樣撲到了朝思暮想的母親懷裏,兩人抱頭痛哭,親人們也都潸然淚下。徐老説:“能見上親人一面,回到臺灣就算是坐監坐牢,我也甘願。”

  隨著海峽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徐老每年都回到家鄉,有時一年要來上3、4趟。當他看到村裏還是泥路,村民出入不方便,就出資修建了嶄新的水泥路;徐家的祠堂陳舊了,他又補貼錢修宗祠;村裏的小學年久失修,他又捐錢重新修葺一新。

早年的家書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推動兩岸交流

  當問及徐老一生中最滿意的事情,他説:“我謹尊先師遺命,和同門一起將中華傳統的太極拳發揚光大。”徐老所説的老師就是著名鄭子太極拳的創始人鄭曼青先生,他曾經擔任過宋美齡的國畫老師,被時人稱為詩、書、畫、拳、醫的“五絕奇士”,他也是徐老一生中最敬佩的人。

  鄭曼青,浙江永嘉人,27歲在上海向太極拳大師楊澄甫學習楊家老架太極拳,任職湖南省政府咨議兼國術館館長期間,推動國術為該省全民運動。為便於傳授學習,乃刪減老架的重復招式,精簡為三十七式,故名為鄭子太極拳。194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一直想健身防身的徐憶中進入鄭曼青先生門下,學習太極拳,一方面強身健體,一方面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1975年,鄭曼青先生去世的時候留下遺訓,“善於人同,達兼天下”,要求眾弟子將太極拳發揚光大。按照老師的遺命,幾十年來,徐憶中與同門師兄弟一直致力於太極拳的推廣。同時徐憶中還與友人創辦報館,經營週刊,與著名書法大師、詩人于右任等人交往甚密。

  目前,鄭子太極拳已經流傳于亞洲、歐美等地,在東南亞地區尤為普及。同時徐老也一直將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為己任,他還擔任了南開大學太極拳研究中心教授、臺北市蕭山同鄉會榮譽會長等職,每年都到各地大學講課,積極推動兩岸交往。雖然已是84歲高齡,但是徐老依然精神矍鑠,容光煥發,一點也閒不下來。翻開他的行程表,4月19日到紹興參加大禹王祭,23號來杭州參加西子粥會,25日又將趕赴南京參加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的活動……

  徐老的三弟徐關榮笑著説:“我哥真是一刻也閒不住啊,每次回家探親都是急匆匆的!”

徐憶中資助修葺的宗祠

  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臺灣回歸

  今天,徐老準備上山到父母的墳前拜祭。他給已故的雙老寫了一封信:父母親大人,孩子不孝,沒能在膝下服侍二老,願你們能體諒孩兒……

  1993年母親的去世令徐老一直內疚不已,他愧疚地説:“母親在的時候,我沒有在老人家身邊盡到人子的責任!”為了緬懷母親,他在村裏的十字路口出資修建了一個涼亭,取名為“思親亭”,亭子正對面的山上就是母親安葬的地方。

  還有一件事始終讓徐老放不下,他説:“沒有國哪有家,臺灣回到祖國懷抱是兩岸人們一直所期待的。我的時日不多了,我真的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兩岸和平統一。”

  蕭山區臺屬聯誼會秘書長吳偉介紹,蕭山現有在臺的鄉親2000多人,常住蕭山臺胞近300人,每年來蕭考察的臺胞有600多人次。蕭山的在臺鄉親和在蕭臺商十分關注兩岸關係的發展,關心蕭山的建設和發展,他們利用各種渠道宣傳改革開放以來蕭山的變化,宣傳蕭山的投資環境。他們回蕭山探親訪友會經常帶著臺灣工商企業家、行業公會和專家學者來蕭山考察。可以這樣説,在臺的鄉親和在蕭的臺商是蕭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一,也是實現祖國統一、振興中華民族的動力之一。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