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查出有“蘿蔔招聘”的事實後,就要問責到底、追責到人
有媒體報道:在湖北武漢市2015年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市人社局涉嫌為下屬市人才服務中心“蘿蔔招聘”:名義上向社會公開招聘的3個崗位(其中一個崗位招兩人),實際上是為內部4名工作人員量身定做。
“蘿蔔招聘”從表面上看,多數程式合法,但即使是一般社會公眾,也能發現個中端倪。比如上述武漢人社局所招聘的3個崗位,年齡要求為不很常見的標準:40歲。當招聘結果公示時,果然擬聘人員中最大年齡者為39歲。更有細心人發現,公示中的擬聘用人員,居然全都是已在招聘單位工作的人!
“蘿蔔招聘”這種事多了,不僅會讓沒有門路的寒門學子徹底寒心、國家的人才選拔達不到預期目的,更重要的是有損社會公平正義,使人們對公務員考錄與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喪失信心,進而質疑用人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絕不能等閒視之。
要根治“蘿蔔招聘”,制度上的設計與完善必不可少。比如不能允許用人單位隨意設置奇葩條件。如確有需要,必須充分説明理由。其次是減少面試的權重,甚至只設“合格”與“不合格”兩個選項。因為近年來揭示出來的考錄及招聘工作的弊端表明,面試環節的暗箱操作很難防範。遴選機關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又不是選演員,在短短十幾分鐘甚至幾分鐘時間內,考官能看出什麼能力和水準?不過是給打“人情分”提供方便。
但最重要的是,一旦查出有“蘿蔔招聘”的事實後,就要問責到底、追責到人。以往即便查出有“蘿蔔招聘”事實,頂多把板子打在個別具體經辦人員身上,用重新招聘等做法矇混過關,沒聽説哪個部門或單位“一把手”因“蘿蔔招聘”而丟官,甚至被牽扯出腐敗問題受到法辦,因此才使許多搞“蘿蔔招聘”者有恃無恐。
要知道,無論黨政機關還是事業單位,選人用人權往往掌握在“一把手”手裏。無論是誰要製造花樣、搞“蘿蔔招聘”,沒有主管人事的領導點頭批准,絕不可能得到實施。而主管人事的領導,絕大多數都是“一把手”,他們才是“蘿蔔招聘”背後的“大蘿蔔”。如果不對他們違紀違規搞“蘿蔔招聘”的行為予以深查追責,包括對其可能以權謀私及受賄行為進行徹查,“拔出蘿蔔帶出泥”,就很難形成震懾力,很難從根本上去除“蘿蔔招聘”現象。(士 心)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