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中央三公經費5年減35.9億 公車削減額度居首

2015年07月28日 08:49: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轉發 列印
  連續5年公車相關費用佔比過半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統計顯示,5年來,“三公”經費之一的車輛購置及運作費由2010年的61.69億元降至2014年的35.99億元,削減了25.7億元,削減額度居三項之首。

  5年公開的“三公”經費中,前4年每年的支出總數據分別為94.70億元、93.64億元、74.25億元、70.15億元。在這些數據中,車輛購置及運作費佔比均超過一半。2010年,該項費用佔總費用的65.14%,2011年該比例略降為63.16%。在2012年決算支出中,公車費用比例下降比較明顯,至54.74%,但在2013年中比例又有所上升,為59.81%,2014年上升得更多,達到61.2%。

  “相比之下,出國經費和公務接待費(在平時支出中所佔)的頻次低,公車支出是常態化。”白景明説。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2011年、2012年連續兩年出國經費不降反增。統計顯示,2010年的出國經費是17.73億元,2011年為19.77億元,2012年為19.45億元。

  “這個很正常。”白景明告訴《中國經濟週刊》,目前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外交等諸多方面越來越突出,這就會體現在花錢上,“比如財政部的出國預算越來越高,説明財政外交越來越廣,我們不能絕對地看待出國經費數據的增加,應該看為什麼出國,因為很多事是必須做的,這跟政府職能和中國的國際地位有很密切的關係。”

  “三公”經費決算數沒必要經過審計後再公開

  記者注意到,在已經公佈的部門中,有近九成部門花在“三公”上的資金並沒有出現超支現象。

  “因為無預算不能支出,有預算不能突破預算,當然預算有一定的調整權,但是可以看出我們的制度取向是控制‘三公’,嚴格控制不能超出預算。”白景明説。

  但是,6月底,審計署公佈了46個中央部門、單位2014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結果,“三公”經費的問題仍突出。公開資料顯示,這些中央單位審計查出的“問題金額”超過142億元,超過七成單位“三公”經費存在問題。

  而目前中央單位公佈的“三公”經費的決算執行數並沒有經過審計。公佈前是否需要審計?“公佈前沒必要進行審計,因為《預演算法》要求所有預、決算都要公開,不能説非得審計完了再公開。審計是審計,公開是公開,按照法律要求該公開就公開,跟審計是兩碼事。”白景明説。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