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醫生因心臟破裂猝死 死前一週曾連續上班48小時

2015年07月02日 08:37:00 來源:新快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沒人留意到的死亡徵兆

  “沒人想到,他會走得這麼突然。他身體很好,又愛運動,特別喜歡踢足球。”韋廣瑩回憶道。

  令人唏噓的是,他是一個有21年從業經驗的急診科醫生,身邊也是經驗老到的醫護人員,但他的身體不適症狀,卻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感冒、發燒、疲勞對急診科醫生來説是平常事,他們吃一顆退燒藥,就會照常上班。韋廣瑩也有哮喘和心律不齊的症狀。她神經緊張,習慣下班時吃一顆安眠藥幫助深度睡眠。

  李晶的太太曾是市紅十字會急診科的護士。6月28日,她接丈夫回家時,他乏力、頭暈、嘔吐,但大家都以為只是肚子餓和疲勞過度。直到第二天李晶暈倒在廁所,她才意識到事態嚴重。

  高壓高強的工作節奏讓醫生們“能醫不自醫”。李晶的一位同事説,其實醫院並不會強迫醫生超時工作,但醫者父母心,醫生們總想鑽研醫術,多救幾個病人,自己停不下來。

  “歸根到底是人手缺乏,我真希望多些人來接班,多些人考醫科,做醫生。我也希望自己的付出有人尊重和理解。”韋廣瑩説。

  李晶醫生離世前的48小時

  端午小長假的6月21、22日連續上班48小時

  6月27日早上8時到28日早上8時,連上24小時

  6月28日早上8時,與韋廣瑩交班,身體不適,托同事幫忙查房。

  6月29日上午11時,身體不適,頭暈嘔吐。打電話回醫院説不能回來。

  6月29日傍晚6時30分,搶救無效離世,享年43歲

  相關報道

  過半醫師幾乎天天加班 近四成醫師常身體不適

  李晶醫師的去世,使醫生高強度的工作話題再引關注。6月26日,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公佈《廣東省執業醫師隊伍現狀研究報告》(下稱《報告》),數據顯示,醫師最近10年最不滿意的方面集中在收入低、工作壓力大、職業中缺乏安全感等方面。

  職稱越高,節假日加班越多

  記者了解到,醫生除了需要不斷學習,翻新知識外,手術、門診、病房,工作日程排得密密麻麻,責任感也讓醫生們精神緊繃,加上時不時發生的醫患糾紛,更讓不少醫生覺得心力交瘁。

  《報告》數據顯示,醫師最近10年最不滿意的方面集中在收入低、工作壓力大、職業中缺乏安全感等方面。調查顯示,過半醫生坦言“如果能再選,不再做醫生”,七成受訪醫師拒絕子女再從醫。

  《報告》中可以看出,廣東醫師的工作強度非常大。51.19%的被調查醫師幾乎每天下班都會被拖延,越是級別高的醫院、越是臨床一線醫師就越難按時下班。43.51%的醫師在節假日要加班,14.08%的醫師節假日要參加各種學術活動;職稱越高,節假日加班越多,級別越高的醫院,醫師節假日加班情況越來越嚴重。

  86.2%的醫師將工作壓力主要來源歸結于:工作量大、醫療糾紛、患者的期望值太高。從職稱來看,初、中級職稱承受的“工作量”壓力最大;副高、正高級職稱人員承受的“患者的期望值”壓力最大。從醫院級別來看,級別越高,醫師承受“工作量”的壓力也越大。

  半數醫生曾連續工作超36小時

  調查中,34.55%的醫師經常或總是對當前工作感到疲勞或身體不適,47.94%的醫師因為沒有時間照顧家人而感到自責,28.09%的醫師對個人發展前景感到迷茫,中級以下職稱的醫師中,對前景感到迷茫的達到30%。

  另外,中國醫師協會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八成醫生中午休息不超過半小時,甚至不少人午飯及午休時間只有10分鐘。近八成醫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時,幾乎所有醫生都曾連續工作24小時以上,半數人曾連續工作超過36小時,約兩成醫生甚至曾連續工作48小時以上。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