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俄轟炸機闖入美防空識別區 專家:既試探又示威

2015年05月06日 08:0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俄轟炸機闖入美防空識別區專家:既試探又示威

  俄羅斯圖-95戰略轟炸機(資料圖)

  北美防空司令部發言人傑夫戴維斯5月1日表示,兩架俄羅斯圖—95戰略轟炸機不久前進入阿拉斯加附近的“美國防空識別區”。俄羅斯到底是想通過此舉來向美國示威,還只是俄羅斯例行訓練的開始?這一事件與美俄染指烏克蘭東部地區又有什麼關係?相關話題,記者採訪了軍事觀察員、國防大學教授孟祥青進行分析解讀。

  這是今年俄羅斯轟炸機首次闖入美國防空識別區,同時美國戰機沒有升空攔截,孟祥青認為,俄羅斯此舉既是一種例行訓練、偵查,同時也含有試探美國反映,向其示威的意圖。

  俄羅斯戰機闖入美國防空識別區已不是第一次,去年7月底到8月初,十天左右的時間裏,美國報道俄羅斯戰略轟炸機16次闖入北美防空識別區,孟祥青認為其意圖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現在是俄羅斯春季訓練的開始,航空兵春季訓練拉開序幕,進行遠端訓練是俄羅斯航空兵歷年訓練的一個主要科目;其次,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進入北美防空識別區,歷來都有偵查任務,這一次恐怕也不例外;第三,俄羅斯在試探美國反應,當然包括示威意圖,進入防空識別區雖不能算進入領空,但作為公共區域,至少向美國發出信號,這種信號既是政治信號也是軍事信號,帶有威懾和示威含義。

  一些美國官員認為,俄羅斯這樣做是因為美國支援烏克蘭,導致莫斯科與西方關係惡化。孟祥青認為,這兩年俄羅斯軍機闖入美國防空識別區事件,明顯比往年增多,這與烏克蘭危機關係密切。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的轟炸機進入北美防空識別區次數減少,但最近兩年明顯增加,尤其是2014年,這跟烏克蘭問題密切相關。去年3月18日,克裏米亞採取了公投入俄舉措,俄羅斯宣佈,把克裏米亞收入俄羅斯囊中,此事引發俄美之間的激烈博弈,這種博弈在去年已經打了幾回合,圍繞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衝突問題,既有談判也有博弈,除此之外作為俄美在烏克蘭問題上的週邊博弈,當危機升級時,或者危機出現新轉機,需要談判增加籌碼時,俄羅斯就會採取相應舉措,向美國發出信號。

  這一系列事情對美國與俄羅斯在2015年的戰略平衡意味著什麼?孟祥青認為,美俄關係已經因為烏克蘭危機到了谷底。目前要緩和兩國之間的關係,時機還不成熟。

  去年以來由於烏克蘭問題,俄美關係已經跌入谷底,俄美之間對抗因素明顯增加,關係高度緊張。美國主要採取外交、政治、經濟制裁三種手段,對俄羅斯不斷施壓。在軍事上,美國也加強了在東歐的軍事部署,通過軍事演習向俄羅斯示威。

  俄羅斯也做出一系列重大反制舉措,包括軍機進入北美防空識別區向美國示威,表現出在這些問題上不妥協的姿態。這種姿態雖不具有實際的軍事完全對抗含義,但對政治外交關係會帶來影響,並且影響是負面的。這表明在近期內,俄美要走出總體緊張的關係,時機還不成熟。(記者李琳)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中國廣播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