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中國法律無“過勞死”概念 勞動法難規範加班行為

2015年04月14日 08:0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IT工程師之死警示年輕白領防“過勞”

  “斌走了……”電話那頭,母親的聲音有氣無力,張麗沒聽清楚,下意識地又問了一遍:“什麼?”

  “斌走了……”母親重復道,聲音仍舊微弱,但這次,張麗聽清楚了。

  張麗的弟弟張斌今年36歲,在聞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簡稱聞泰公司)負責軟體開發。3月24日一早,張斌被發現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裏,而就在當天淩晨1點左右,他還發出了最後一封工作郵件。

  母親的話讓張麗覺得“整個天都塌下來了”。弟弟生前一直跟家人説,等3月底一忙完,就帶全家人出國好好放鬆一下。

  “就差那麼幾天……”張麗哽咽著説。到現在,她還不敢看張斌出事現場的照片。“他是被工作活活累死的啊!”

  頻繁加班,IT行業成高危行業

  去年5月,張斌進入聞泰公司,10月,被指派去參與一個項目的封閉開發。他生前常常對家人説,自己“太忙、太累了”。

  “工作到晚上一兩點是常事,有時連飯都吃不上。”姐姐張麗回憶,封閉開發後,見弟弟的次數越來越少。有時候,一直到淩晨五六點,張斌還在跟同事討論工作。路邊的麻辣燙、肯德基,成了他加班後常吃的“工作餐”。

  記者從張斌家屬提供的法醫學死亡證明書上看到,死亡原因一欄顯示:張斌符合猝死。

  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天致電聞泰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就此事不接受媒體採訪。

  經媒體曝光後,這件事在IT圈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同行看來,張斌是被各種“deadline”壓垮的。

  “這幾年曝出的很多猝死的人,都是幹這行的。”吳宇是北京某研究機構的程式員,他説,圈內人常常自己調侃,“IT圈就是個高危行業”。

  加班,早已成為IT從業者工作的常態。“週末來中關村看一看有多少‘碼農’,你就知道了。”吳宇説,高薪酬的光鮮外表下,埋藏著工作的巨大強度。

  去年吳宇的單位接了一個項目。由於時間緊,他和同事一連加了3天班。“中間幾乎沒睡過,只是閉眼休息了幾次。”

  在網際網路公司,加班現象就更加普遍了。吳宇説,不少網際網路公司採用“996工作制”,即工作時間從每天早9點到晚9點,工作日是週一至週六。

  到了某些特殊時期,“碼農”們更是需要通宵工作。吳宇説,自己有個朋友在某知名電商工作,遇到“雙十一”這樣的緊要關頭,“加班簡直加瘋了”。

  自主創業型公司裏的IT人是加班加的最“兇”的。吳宇説,多數時候加班是為了搶在別的團隊前面,這關係到市場佔有率及後續發展。

  “不少人加班除了受項目進度的外部壓力外,還跟自我要求有很大關係。”吳宇説,IT圈是更新換代非常快的圈子,需要不斷接觸全新的東西。在這種氛圍下,沒有工作任務的人,也會選擇加班主動學習。

  頻繁的加班挑戰著IT從業者的健康。“這行基本都是年輕人,‘三高’人群的比例還挺大,大部分人的頸椎、腰椎都不好。”吳宇説,“生活的壓力始終會存在。雖然大家都知道加班有害,但還是會有很多人拼了命的幹。”

  熬夜工作,年輕人的家常便飯

  事實上,長期熬夜加班的現象不是IT業獨有,廣告、媒體、金融等行業也沒有倖免。

  4年前,王京來北京求職,成為一家廣告公司職員,他已經記不清自己在公司通宵過多少回。“經常是眼看著一天的工作就要結束了,突然領導壓過來一個項目,説客戶明天急著要,等不了。”往往這時,王京就下樓去買盒泡麵,簡單吃上兩口,趴在電腦前接著幹。每天,都會有幾個同事為了趕項目回不了家。

  在媒體工作多年的張涵也已經習慣了在黑夜中“碼字”。

  “哪個幹媒體的沒有熬夜寫稿的經歷?”張涵自嘲道。有次又要通宵趕稿,她給自己做了份炒飯,並把“成果”曬到了朋友圈上,附言説:“要通宵了,肚子先吃飽飽的,應該能幫我抵禦漫漫長夜的饑餓吧!”

  不一會兒,朋友圈的回復就有十幾條。“這麼巧,我也趕稿,一起吧。”“剛剛交了稿,你繼續,我先睡了。”張涵數了數,回復的人中,至少一半都是媒體同行。

  張斌的事發生後,有朋友給她轉來一個疲勞自查表。“我一做,符合的還真不少,什麼打不起精神、昏昏沉沉、頭髮發黃、指甲無光……”張涵笑了,“估計我那幫同行也是一個樣。”

  “這麼拼,就是想多賺點錢,讓家裏人過上好點的生活。”王京結婚兩年了,但一直沒要孩子。“現在自己還租房子住呢,我可不想讓孩子出生後沒有個自己的家。”

  勞動法為何不能規範加班行為

  據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陳立穎介紹,猝死一般是指過去沒有很明確的病史、在短時間內突然發生的死亡,多指在發病1小時內。

  “這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陳立穎説,比如世界盃的時候連續熬夜看球,長時間的打牌、打麻將,大量飲酒後或長期疲勞工作沒有休息,都可能發生猝死。

  而在所有猝死的情況中,陳立穎説,心源性猝死又佔絕大多數,超過70%。

  “以前,我們都會覺得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病,但是現在猝死的情況,特別是冠心病的發生率,在中青年裏也越來越多了。”陳立穎曾接診過的急性冠脈綜合徵的病人中,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中青年所佔比例在不斷上升。

  “中青年人群是社會上工作的主力。”陳立穎説,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工作節奏加快,工作壓力也變大了。“即使發現自己血壓升高,因為不痛不癢,沒有什麼症狀,很多年輕人也沒有在意。”

  “不規律的生活,對身體的危害非常大。”陳立穎説,長期熬夜加班,交感神經一直處於興奮狀態,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甚至造成冠脈痙攣。如果自己又不注意,沒有吃藥加以控制,長期會對心血管造成嚴重損傷。

  陳立穎分析了中青年發生猝死的常見誘因。“一是連續幾天工作不休息,再就是情緒激動,還有吸煙飲酒比較多。”陳立穎説,發生心源性猝死的病例中,冠心病所佔比例比較大,其中男性發病的年齡又遠比女性年輕。目前,在冠心病患者中,30到40歲的男性已佔到了一定比例。

  陳立穎提醒年輕人,一定要重視體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一旦有血壓、血脂、血糖升高等情況,要及時就醫。“一些病人在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可能提前一、兩周會有諸如胸悶、胸痛的症狀。如果出現了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就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法學系主任姜穎認為,年輕群體過勞死事件頻發固然令人惋惜,但也反映出社會對此類問題的處理並未觸及核心。

  “用人單位在追求效益時,只是從工作的角度出發,忽視了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姜穎説,現在需要關注的不僅是事件本身,還要從制度方面去考慮如何使勞動法有關規定真正得以落實。

  我國勞動法第41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産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姜穎表示,儘管勞動法對加班的規定很明確,實際操作時卻有所欠缺。

  “現實中,用人單位很少會和工會、勞動者協商,而且勞動者和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後,也很難真正有力地去與工作單位抗衡。”姜穎説,這就導致加班完全由用人單位掌控,勞動者處於被管理的地位,很難去維權。

  針對加班猝死的情況,姜穎説,我國目前也沒有相應的救濟制度。據他介紹,我國法律中並沒有“過勞死”的概念,只是在《工傷保險條例》中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

  “猝死如果是在這個範圍內,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申請認定工傷,但只有通過認定,才可以享有工傷保險的待遇。”姜穎説。

  在姜穎看來,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要通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企業自身要有法治意識,應當根據法律規定,按照標準工作時間安排職工工作,儘量避免加班。其次,要加強企業內部的監控。“儘管現在我們有工會,但如何將工會的作用發揮出來,真正行使法律所賦予它的權利,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此外,姜穎表示,還應該保障勞動者自主選擇的權利。他建議,應加入徵求勞動者意見的制度,並對加班工資如何支付予以公開,讓勞動者自行選擇。

  “不可否認,年輕群體的競爭壓力很大,尤其在一線城市,年輕人為了發展去打拼,常常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健康。”姜穎呼籲,年輕人要學會珍愛自己,懂得通過合法的渠道提出訴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吳宇、王京、張涵皆為化名)

  本報記者 李林 實習生 王書畫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中國青年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