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最勤快國務卿希拉裏奔波全球“補實力”

2012年09月08日 10:31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于5日晚結束短暫的訪華行程。這是她今年第二次訪華,也被認為是她擔任美國國務卿期間的最後一次對華訪問。無論如何,作為國務卿的希拉裏在美國外交方面留下了自己獨特的足跡。

  落實巧實力外交

  實力相對變弱 無益於增進互信

  黨建軍: 希拉裏訪華前後,去了南太平洋和印尼等國訪問,在這些國家,希拉裏都發表了一些或明或暗針對中國的言論。可以看出,希拉裏在這些國家大談對付中國,到中國之後又大談合作,感覺就像是兩個人説的話,讓人不知道怎麼去相信她。當然,也有可能她説的都是真實想法,即一方面想遏制中國,一方面又想與中國合作。這可能就是希拉裏上任之初提出的巧實力外交的具體實踐吧。

  李明波:希拉裏上任以來一直在踐行自己的巧實力理論,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用腳來説話,走遍了100多個國家。這説明,隨著美國實力的衰落,美國需要利用盟友的作用來鞏固自己的國家利益。

  對希拉裏本次訪華的成果,西方媒體的評價相對消極。但中美兩國之間的一些問題不可能在通過一次訪問就可以解決,也不能因此否定中美高層之間交流的積極意義。

  趙海建:亞太是中美利益交織最密集、互動最頻繁的地區。希拉裏很勤快地推銷奧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但她在亞太多國的講話中都有一個相同的調子:挑動這些國家與中國對抗。這種做法實際上損害了相關國家的利益,迫使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實力相對變弱

  黨建軍: 希拉裏之所以比以往任何國務卿都要勤快,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方面,以前美國的實力優勢顯著,認為只依靠少數幾個盟友就足以應付任何局勢;但現在世界格局發生了巨變,因此,美國需要拉更多的國家來維持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相對衰弱,美國已無法像以前那樣輸出對外援助,在其他國家大幅增加對外援助的情況下,希拉裏只能通過多出訪、多説話來拉攏人。

  李明波:還有一個原因是,冷戰期間以及冷戰結束後很長一段時期,像南太平洋島國這樣的地區一直就被美國長期忽視,而現在,隨著中國與這些地區關係的發展,美國也開始重視擴展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無益於增進互信

  趙海建:南太平洋島國以及非洲長期以來一直被美國忽視,而中國則一直重視與這些國家的關係發展。中國的正常的舉動引起了美國的戰略性不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美國對這些國家也採取了與中國相似的經濟援助手段,與中國較勁的意味很明顯。

  黨建軍: 美中分別是世界上第一、第二大經濟體,美國一直聲稱要增進兩國間戰略互信。但美國在重返亞太戰略實施過程中的一些舉措,包括在南海問題上的舉措,與其增進互信的目標顯然矛盾。

  現在需要認真考慮的是,美國重返亞太,是否可以在不損害中國利益的情況下實現。從希拉裏的言行和美國的一系列動作看,美國似乎認為其重返亞太,必定會與中國出現更多摩擦。

  李明波: 希拉裏任國務卿期間,適逢美國實行重返亞太的戰略,兩國之間的摩擦相對比較多。

  趙海建:早在當年做美國第一夫人期間,希拉裏就出訪了很多國家,在外交方面還是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希拉裏仍然不時在公開的外交場合鋒芒畢露,放出狠話,這可能是一種策略,即打一把再拉一把。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