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國家質檢總局發兒童玩具預警 遠離“水精靈”和跳跳桿

2015年07月29日 08:52:00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5年07月13日 15:44:54來源:北京晚報

   7月6日和7月9日,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接連發佈兩起預警,都和兒童玩具有關,一個是水精靈,另一個是跳跳桿。在北京不少玩具店甚至路邊小攤上,都能發現這兩種玩具。

  “水精靈”

  易誤吞致窒息

  在地壇公園西門附近有一個無照攤販正在出售水精靈,一塊錢一袋,一袋有100多個,記者注意到這些“水精靈”五顏六色,每顆直徑大約1至2毫米。記者隨即購買了一袋,將這袋水精靈放進了500毫升裝的飲料瓶裏,加水後放置了半天,“水精靈”膨脹了數百倍,佔據了整個飲料瓶。

  記者發現,吸滿水後的“水精靈”晶瑩剔透,拿在手裏濕濕的,手指稍微用力一捏,就破碎成兩半,甚至四五塊。

  李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5歲了,前一陣去表哥家裏玩的時候看到了“水精靈”,吵著也買了三袋回家,泡發後裝了滿滿三瓶。孩子經常用手捏著“水精靈”玩,看得大人心驚膽戰:“也不知道有沒有毒?”

  更讓李女士擔心的是,由於水精靈吸水膨脹後,顏色、質感與果凍類食品極其相似,孩子經常問能不能吃。李女士曾經將泡發好的“水精靈”放入水養植物的玻璃器皿中,但沒過幾天,“水精靈”就長毛變質,還散發出異味兒。

  7月6日,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發佈預警:據産品傷害監測與網路輿情監測,近年來涉及“水精靈”的傷害事故頻發,為此特發佈關於“水精靈”的消費預警。兒童及其監護人不要將其當玩具購買。因為,這些“水精靈”的危險在於:進入呼吸道後吸水膨脹,可能堵塞呼吸道導致窒息;若是進入消化道後吸水膨脹,還可能會導致腸梗阻、腸管擴張,繼而引發感染、水電解質紊亂等,甚至會造成腸穿孔、腸壞死;另外,有傷害案例表明,兒童在玩耍“水精靈”時,“水精靈”的碎片黏附在手指上,用手揉眼時,水精靈的碎片會劃傷眼球,導致晶體感染,可能引起失明。

  該預警資訊提醒,“水精靈”不是玩具,監護人及兒童不要當做玩具購買和玩耍。彈射玩具中作為彈射物使用的吸水彈、軟珠彈,與“水精靈”屬於同類産品,不符合現行玩具安全標準。如果監護人發現兒童誤吞或吸入“水精靈”産品,或者兒童出現突發性的腹痛、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疑似吞食“水精靈”的臨床症狀,應立即送醫救治。

  跳跳桿

  彈跳久了傷膝蓋

  在北四環一家玩具店裏,記者找到了正在熱銷的跳跳桿,這是一根金屬質地的桿子,上面裝有腳踏板和扶手,底部還安著一根彈簧。孩子的雙腳站在腳踏板上,雙手扶好扶手,就能進行彈跳。

  在一些網店裏,跳跳桿也成為熱銷産品,商家打出的購買理由更是誘人:促進骨骼生長,加強心肌鍛鍊,增強呼吸系統,增強免疫力,促進消化,提高心理健康。

  跳跳桿的效果真像商家宣傳的這麼好嗎?今年年初,湖南婁底新化的10歲男孩小湘,在連續玩了近一個月的“跳跳桿”後,突然雙腿疼痛到無法走路,被送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小兒骨科治療,經診斷為“雙側髖關節滑膜炎”。

  去年年底,王先生發現小區裏不少孩子開始玩跳跳桿後,於是也跟風給女兒買了一個。“還好我閨女對這個玩具並不是很感興趣。”當得知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發佈産品預警時,王先生感到了慶倖。因為他曾經試著操作了幾下跳跳桿:“對膝蓋的衝擊力的確有點兒大。”

  據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發佈的預警稱,跳跳桿的常見産品缺陷有:內部零件磨損,造成彈簧卡滯,並可能突然釋放,造成兒童失穩摔傷;跳跳桿中固定彈簧的鉚釘可能突然斷裂,造成兒童失穩摔傷;底部橡膠緩衝墊、腳踏板等突然脫落,造成兒童失穩摔傷;扶手保護端可能脫落,形成突出物。

  兒童在使用跳跳桿的過程中,由於跳跳桿産品缺陷,可能導致兒童失穩跌倒,造成頭部、肢體及軀幹的挫擦傷、扭拉傷、骨折等;如果兒童在跌落時碰到銳利邊緣、尖端、突出物時,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另外,某些傷害案例表明,長時間使用跳跳桿,可能會導致關節受損。

  一些兒科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跳跳桿實際上是一種跳高運動,要求上下肢與髖部肌肉協調快速用力,並與手臂的提動相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上下肢爆發力與彈跳力有益,但是使用時的頻度應以使用後身體不出現酸痛反應為好,專家建議每次使用時間最好控制在半小時以內。本報記者李環宇J002

  建議

  除預警外更得監管

  記者注意到,早在2006年3月1日起,我國對童車、電玩具、彈射玩具、金屬玩具、娃娃玩具、塑膠玩具6大類玩具産品實施強制性産品認證(3C 認證),相關部門建議家長在購買玩具時要認準3C標誌,沒有3C標誌的玩具不能買。

  “現在兒童類玩具那麼多,即使有國家標準,家長畢竟不是專家,如何在眼花繚亂的玩具中挑選適合孩子們玩的産品也很困難。”家長王先生在採訪中質疑,在不少的小商品市場,經常能看到一些産品標識不清的玩具,而很多家長抱著“別人的孩子有,我的孩子也一定要有”的想法,跟風購買。

  為此,他建議質檢、工商等部門能否加大監管力度,莫讓玩具成了兒童“殺手”。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北京晚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