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32項調查解碼50個娃:想上北大清華初中最關鍵

2015年07月28日 09:12:00 來源:成都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他們多來自城市

  家庭每人平均收入2000~8000元最多

  報告顯示,50位受調查的考生中,有31位來自城市、9位來自城鎮、10位來自農村,來自農村的考生多是通過國家專項扶貧計劃被北大、清華錄取的。在自主招生以及一本批次錄取時,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則以城市為主。

  從家庭經濟狀況看,60%的高分考生出自每人平均月收入在2000元~8000元的家庭。父母從事企業職員的居多。

  超五成的父母受教育程度在中專及以上。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極其關注,並經常關注各種教育資訊。50位被北大、清華錄取的考生中有近1/3(15位)出自教師家庭,父親或母親中至少有一人是教師。

  對此,成都市社科院社會學所長王健表示,家庭經濟因素的確會影響孩子的教育成長。不少研究人員幾年前就發現,北大、清華的農村考生在不斷減少,這一大原因就是家庭經濟因素,倒不是上不起大學,而是因為經濟因素導致他們不佔據有利的教育資源。所以近幾年,國家層面才大力推動扶貧專項計劃,提升農村考生上名校的幾率。

  此外,經濟狀況更好的家庭會更關注孩子的教育,並且有能力給予孩子很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對於為什麼家庭每人平均月收入高過8000元的家庭的孩子考上北大、清華相對較少的情況,她表示,可能這部分家庭把孩子送出國的更多。

  他們唸書很拼

  只有6%認為自己靠的是智商

  此外,高分考生也並非全都是天賦異稟,他們唸書也很拼。超八成(82%)的高分考生晚上11點後才睡。有16%的考生是在晚上12點到淩晨1點這個時間才開始睡覺的。

  但拼不代表都要頭懸梁、錐刺股一般的苦讀,充沛的精力也是關鍵。46%的高分考生每天睡眠時間保持在6~7小時,有50%的考生甚至達到7~8小時。僅有4%的考生睡眠時間不足,只有5~6小時。

  現在的家長從小學開始就把孩子送到各種培訓班,這些有用麼?調查顯示,從小到大,這些高分考生中有52%的人參加過培訓班,培訓的科目以數學、藝術類為主。有42%的考生參加過專門的奧數培訓。但仍有近半(48%)的考生從未參加過任何培訓。

  在成都商報對他們的訪談中,談到高考成績,多數人認為,穩定的心態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最終高考獲勝的關鍵,只有6%的考生認為自己靠的是智商。

  除了文化課程的學習,他們也極其重視綜合能力的鍛鍊,六成以上考生經常參加社團活動、文藝類活動和各種競賽。

  他們有好父母

  超八成家長常和孩子溝通

  54%的高分考生家長幾乎不會干涉孩子的學習,84%的孩子和父母經常溝通,其中14%的孩子感覺和父母像朋友,幾乎無話不談。

  另外,這些高分考生從小到大,父母陪伴的時間也居多,76%的考生反映媽媽陪伴在身邊的時間居多。不少媽媽是全職在照顧孩子。

  傳統觀念裏的好成績和談戀愛絕對是兩個絕緣體,不過也有34%的考生表示自己在初中或高中階段談過戀愛。

  在樹德中學特級教師李桃的記憶裏,她的教學生涯裏一度見證了兩對情侶雙雙考入清華、北大。“但這樣的例子,並不適用於所有人”。李桃老師見得更多的還是因為戀愛影響了學習,最終高考失利的例子。

  報告還顯示,好成績的孩子都有很優秀的父母。他們不見得職場地位有多高,但有一個共同點是,擁有民主的家庭氛圍和寬鬆、融洽的溝通關係。

  怎麼樣讓孩子形成很好的心態、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呢?在孩子六七歲之前,家長就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和習慣的養成。

  ——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校長李俊

  權威訪談

  看了調查結果 校長説:家風

  看了成都商報記者對北大、清華今年已錄取的川籍考生的調查結果,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校長李俊感慨地説:“這結果正驗證了一個孩子走向優秀的三個關鍵因素:家庭、學校、自己”。

  他把良好的家庭氛圍排在了第一位。“這麼多年,實外送走了太多高分學子,無一例外地有著很好的家庭氛圍”。在他看來,家風正、文化氛圍濃、並且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很融洽是造就一個優秀孩子的關鍵,“那麼多年的經驗看過來,好的學生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是家庭氛圍熏陶出來的”。

  其次,調查中,初中開始,六成高分考生初中讀的是名校。這一點在李俊看來,也正驗證了小升初擇校的火爆。由於初中階段是孩子知識、能力、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為此,初中時孩子在學校的狀態非常關鍵。

  當然,這些外力都抵不過孩子自身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在他的印象裏,好學生的確是很少會補課的,“即使開小灶,也都是奧數之類的培優課程”。因為“如果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沒法消化課程內容,需要課後補,那説明學習能力和方法是有問題的”。

  怎麼樣讓孩子形成很好的心態、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呢?答案又回到了第一個——家風。李俊説,在孩子六七歲之前,家長就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和習慣的養成。(記者 汪玲 實習記者 張興釗)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成都商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