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職能部門豈能為虐童幼兒園“助虐”?

2013年04月02日 09:41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3月21日《中國之聲》報道了一起虐童事件:河北三河市燕郊幼兒園老師對孩子有針扎刀劃等虐童行為,甚至還逼迫孩子喝尿、吃鼻屎及將孩子拖到廁所進行體罰。而事件中最令人玩味的是,雖然家長第一時間就報了案,但當地公安部門和市教委均表示“管不了”,二十多天過去了,調查仍然沒有結果,而燕郊開發區政府和市教委卻在力促家長私了,不肯接受私了的家庭,其幼兒在退園後竟無法找到新園入托。

  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門這些做法,在我看來,要比虐童行為更為惡劣。因為虐童行為的主要責任在幼教個人,雖然幼兒園也負有管理責任,也説明地方教育部門在對教師資質審查方面存在漏洞,但只要及時發現問題,以負責的態度予以糾正,相信這類現象一定能夠得到改觀。而如果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對此都沒有正確的認識,在發現問題後只想捂蓋子,置基本的現代文明價值理念于不顧,去充當調停角色,那麼,這實際是在變相鼓勵這種惡行。在這樣的管理思路下,不但虐童現象無法禁絕,甚至社會基本的正義都難以得到維護。這從當地官員在接受採訪時的態度不難看出:教育部門領導竟以“全國都一樣”來輕描淡寫地為燕郊幼兒園辯護,還能指望當地政府對類似事件做出嚴肅處理嗎?

  正如虐童現象屢禁不絕一樣,地方政府這類行政方式,也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其最拿得出手的理由,是“維護地方形象”。表面看來,這有點“親親互隱”、“家醜不外揚”的味兒,但究其實,是緣于一種扭曲的政績觀。所謂地方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地方官員的“政績”,為此,為消除“負面效應”而置公平正義于不顧。

  另外,這類事件的“低調處理”,往往還反映出某些地方官場的政治生態,權力部門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加之人情因素,彼此護短可能成為最為自然的本能反應。這一事件所涉及的多個政府和司法部門的表現都讓人生疑,雖然客觀地説,調查取證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政府部門在幼兒園教育中負有管理、指導、規劃和財政支援等方面的責任,虐童現象的出現,説明政府部門在教育管理中存在漏洞,而更讓人們失望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發現問題後的態度:無意于認真解決問題,只希望不要造成負面影響。但在資訊傳播更加透明的今天,地方政府這種處理方式,效果適得其反,不但不能維護形象,反而錯上加錯,遭到公眾更強烈的質疑和批評。希望這類讓人痛心的虐童事件不再頻發,更希望政府部門勇於糾錯,不要變相“助虐”。(劉國強 四川外國語學院教授)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