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學者聚焦島內“反服貿”事件

2014年07月23日 10:23:5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23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7月22日在西寧開幕

  第23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7月22日在西寧開幕。(台灣網 扶海濤 攝)

  台灣網7月22日西寧消息 第23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22日在西寧開幕。兩岸學者紛紛就島內3月份發生的“反服貿”學運事件以及該事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發表看法。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冷波認為,“反服貿”運動並不能否定“島內主流民意認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判斷。他説,“反服貿”運動的確顯示了島內部分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疑懼,但是2008年以來島內不同機構、包括民進黨自己的民調都顯示,主流民意認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馬當局的大陸政策,不認同民進黨“逢中必反”的做法。這是兩岸關係可望保持和平發展大勢的根本所在。事實上道理很簡單,沒有臺灣人會拒絕兩岸和平與經貿紅利。

  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劉相平認為,島內“反服貿”學運期間有關“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版本之爭其實質就是統“獨”之爭。他指出,“反服貿”學運會對民進黨大陸政策轉型産生影響。蔡英文再次接任民進黨主席,外界對民進黨大陸政策轉型可能又有所期待,但毋庸諱言,民進黨內不少人認為“反服貿”學運是“主流民意”的展現,只要自己與其結合,也就代表了“主流民意”,便足以與大陸、與兩岸和平發展的趨勢抗衡。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民進黨大陸政策轉型將會十分艱難。

  劉相平指出,ECFA“早收清單”計劃對臺灣經濟的促進作用似乎並不明顯,普通臺灣民眾尤其是“三中一青”基本處於“無感”狀態,因此,他們對ECFA整體效果有所懷疑,並把這種心理延伸到“服貿協議”。他認為,解決的方法就是在儘量顧及“和平紅利”均衡分配的同時,加快ECFA後續協議的簽訂,使得ECFA名至實歸,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他認為,兩岸關係要想繼續發展,“服貿協議”儘快通過是關鍵。

  臺灣大學政治係副教授張登及認為,“反服貿”學運是臺灣長期“疑中”這股潛流集中爆發的體現,並有發展成為“仇中”的趨勢。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更直指所謂的“反服貿學運”是徹徹底底的“綠色學運”。

  臺灣大學經濟學教授許振明從經濟的角度指出,服貿協議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透過服貿協議,不只代表兩岸經貿合作的更進一步深化,也意味著臺灣已經準備好邁向更開放的市場,擴大臺灣與全球的連結關係。若是服貿協議一再延宕,臺灣經濟可能也將一併沉淪。(台灣網記者 扶海濤)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扶海濤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