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越走越近 越走越親——寫在張志軍主任首度訪台前夕

2014年06月04日 15:5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關係的溫度與氣溫同步升溫。臨近2月底,海協會與海基會又于27日在臺北舉行恢複製度化協商後的第十次會談,簽署了《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和《海峽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海峽兩岸同屬氣象、地震災害多發地區,這兩項協議生效後將可建立兩岸相關業務交流機制,提高兩岸應對災害的分析預警和防禦能力,對於保障兩岸民眾生命財産安全有著重要意義。但毋庸諱言,相較之前9次會談兩會所簽署的19項協議和達成的一系列共識、共同意見,這兩項協議的重要性與影響力顯然不能等量齊觀。而兩岸工商界亟盼的避免兩岸雙重徵稅協議由於島內的種種因素未能如願簽署,更是此次會談的一大缺憾。

  兩會協商並簽署協議,是兩岸關係改善的重要標誌,也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兩岸關係經緯萬端,歷史遺留問題、交流交往衍生的新問題數不勝數。兩會之間不是沒有議題可談,不是可談可不談,不是“能簽(協議)就談”,更不能簽了的協議遲遲不能生效、做不得數。但在島內特殊的政治生態下,兩會去年6月簽署的兩岸服貿協議不僅遲遲不能生效,今年三四月間又因協議審查程式爭議引發一場學運,在 “臺獨”勢力的操弄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受到不利影響。

  就在兩岸關係發展的這一緊要關口,大陸邀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團來訪。5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宋楚瑜一行時,再度就兩岸關係發表重要談話。針對臺灣學運後一些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猶疑、質疑聲音,習總書記明確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穩定,經得起風浪考驗,並鄭重宣示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鬥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習總書記還直面問題,回應民心所思、民意所求,強調要深入了解臺灣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照顧弱勢群體,擴大兩岸社會各界各階層民眾的接觸面,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受益面;還提出要多想些辦法、多創造些條件,加強兩岸青少年交流。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習總書記既指明兩岸關係發展的必然趨勢,又提出解決現實議題、回應民意關切的可行辦法;既高屋建瓴,又平實務實。這一談話對於兩岸同胞堅定信心,克難前行,繼續開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好不好,關鍵在於兩岸同胞能不能厚植共同利益,能不能拉近心理距離。只有兩岸廣大同胞多參與、多受益、多認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行穩致遠。因此,“習宋會”後,國臺辦迅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談話精神,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微服簡從,到浙江實地深入調研小型臺資企業經營情況和臺灣青年在浙求學、創業情況。而今,張志軍主任又將首度訪台,實現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互訪,這無疑又是大陸方面在兩岸關係關鍵時刻邁出的關鍵一步。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