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教師批綠篡史:為選票求神時,忘了神明也是中國人?

2014年02月12日 10:0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2月12日消息 近日,臺灣教育部門微調高中歷史課綱,卻引發民進黨強烈反彈,綠營執政的6縣市甚至揚言進行抵制。看在政界人士眼裏,這是意識形態之爭,從民進黨執政時期“去中國化”,演變成現在的所謂“去臺灣化”。但看在學生和家長眼裏,卻是再度上演政治淩駕教育的戲碼,讓廣大學子無所適從。為此,島內教育人事日前投書《中國時報》,對島內某些政治人物力昧于良知,竄改歷史,進而誤導學子史觀的行徑進行痛批。

  文章指出,民進黨一味“去中國化”,將臺灣史編撰成以荷蘭、西班牙、日本為主體,與中國五千年曆史一刀切割,殊不知臺灣民俗文化、信仰、年節、血緣、姓氏、堂號、文字、語言(閩南語)等與大陸一脈相承,怎能一刀兩斷,數典忘祖?剪斷文化的臍帶,又豈能發展出更好的新文化?

  文章例舉,若徹底“去中國化”,則姓氏要改,是忘本;信仰要改,不拜關公,媽祖也不必環臺;年節要改,春節不必祭祖,端午不可劃龍舟吃粽子、紀念屈原,中秋不必吃月餅,也不可吟唱蘇軾的“千里共嬋娟”!飲食不可吃西安水餃、四川牛肉麵、江浙菜等;堂號可棄,優美的中文(瑞典學者高本漢認為中文之美有如貴婦)代之以羅馬拼音。既無藝術之美,也無文書之義,是棄金玉而取劣石;故宮的瑰寶最能吸引海外人士赴臺觀光,卻要歸還大陸;孔子、孟子之學,摒棄不用,文言文廢讀。沒有蘇軾、司馬遷、李白、杜甫的中華文化,臺灣將是一片荒漠,空洞的靈魂,還有何可自傲?

  文章進一步指出,陳水扁執政時,昧于良知,竄改歷史。如今,當某政治人物力批修改課綱是“教育為政治服務”時,卻忘了當年如何竄改史實,廢文化教材。為選票而向神明祈福時,忘了神明就是亟欲去之而後快的“中國人”。如此“心口不一”,雙重價值標準,如何服人?又如何杜悠悠眾口?

  文章作者最後表示,日前見報載,“教育部”宣佈自2015學年度開始實施新課綱,雖是遲來的撥亂反正,但仍值得讚許及肯定。盼“教育部”主事者要擇善固執,勿憂讒畏毀,學子方有正確的歷史觀,則臺灣幸甚!政治是一時的,文化是長久的,無法切割。一如滾滾長江東逝水,抽刀斷水水更流。(台灣網 王思羽)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