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片展在臺灣大學農陳館隆重舉行

2013年12月21日 19:1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片展

暨許壽裳與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重建活動圖片展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片展暨許壽裳與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重建圖片展開幕式在臺灣大學農學院農業陳列館隆重舉行,圖為剪綵儀式。(劉麗華攝)

  台灣網12月21日消息 2013年12月21日,應社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邀請,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刊—《兩岸關係》雜誌社與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片展暨許壽裳與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重建圖片展在臺灣大學農陳館隆重舉行,《兩岸關係》雜誌社法人代表、主持工作副社長鐘河林、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黨委書記黃糴問、臺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臺北市議員王鴻薇、臺灣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李存智、中國文化大學政治係林崇義、社團法人臺南市文化協會顧問張先鵬等嘉賓、媒體記者200余人出席開幕式。

  《兩岸關係》雜誌社法人代表、主持工作副社長鐘河林表示,赴臺舉辦這個展覽的目的,就是要用圖片展這種簡便直觀的形式,向島內同胞推介兩岸交流的好場所-----大陸自2009年迄今設立的28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些基地,有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某一方面的發源地或重要地址,如曲阜孔廟、湖南炎帝陵、隨州炎帝故里、湄洲媽祖廟、解州關帝廟、永定客家文化園、固始根親博物館、泰山、江西龍虎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等;有的是中國近現代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紀念地,如南京中山陵、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福州馬尾船政文化園、合肥劉銘傳故居、武昌辛亥革命遺跡遺址等;有的是兩岸共同抗戰的見證地,如,臺兒莊、湖南芷江、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等。不論是何種類型,多年來,這些地方都以其深厚的歷史人文內涵、獨特的自然風光,喚醒了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贏得了全體中華兒女的嚮往和愛戴。兩岸同胞在這裡交流、參觀、追思、感悟,既得到了美的享受,也得到了精神的昇華。交流基地所發揮的作用,正在日益顯現。兩岸交流基地,既是兩岸同胞的物質家園,也是兩岸同胞的精神家園。

  鐘河林指出,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鞏固深化期。進一步提升兩岸交流的品質和效益,是兩岸有識之士應該思考並實踐的大課題。發揮好兩岸交流基地在文化交流、文化認同方面的特殊作用,並以此為切入點,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向縱深發展,進而構建以中華文化為主導的兩岸文化建設共同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這些基地,兩岸可以共同禮敬、傳承、認識、弘揚中華文化的價值、意義、智慧、力量,可以共同思考、研究中華文化的當代形象,可以豐富兩岸文化交流的理論和實踐,進而可以共同構建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片展暨許壽裳與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重建活動圖片展以詳實的數據,生動的圖片,全方位的展示自2009年起迄今,國務院臺辦已批准的28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示範性工程,及臺灣光復後以許壽裳為代表的一批大陸知識分子滿懷著家園重建和民族振興的理想抱負,先後東渡,與臺灣人民一起致力於戰後臺灣的社會文化建設事業的歷史。許壽裳與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重建圖片展, 共有五個部分,分別是許壽裳簡介、許壽裳赴臺、許壽裳與臺灣省編譯館、許壽裳在臺灣省的學術活動、許壽裳在臺北的生活與交友。展覽以大量的珍貴照片全面展示了許壽裳先生在臺灣的一段生命歷程,以及他為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重建所做的貢獻。 這些已經泛黃的照片展示了臺灣光復初期兩岸人員互動和文化交融的部分歷史畫面,既帶領我們重溫一段塵封的往事,又啟迪我們對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思考。

  據悉,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圖片展適應兩岸各界大交流形勢需要,向島內同胞充分展示大陸推動兩岸交流的不懈努力,展示兩岸交流合作的成果,以有效擴大了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在臺灣的影響力,增強知名度和認可度。(《兩岸關係》雜誌社供圖文)

開幕式現場舞獅表演——兩岸關係繼往開來。(劉麗華攝)

 兩岸嘉賓觀看圖片展,駐足“結語”處。(劉麗華攝)

臺灣大學教授觀看圖片展。(劉麗華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