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兩岸四地近千學子聚廈大 共敘當代青年“中國夢”

2013年06月15日 19:2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6月15日上午,以“中國夢中華情”為主題的第十一屆海峽青年論壇在廈門舉行。(台灣網 王思羽 攝)

  台灣網6月15日廈門消息  6月15日上午,以“中國夢中華情”為主題的第十一屆海峽青年論壇在廈門大學舉行,來自兩岸四地的青年代表近1000人出席論壇。 

  今日的主旨論壇分嘉賓致辭與主旨演講兩部分進行。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王曦、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創辦人李鐘桂等兩岸嘉賓分別登臺致辭。 

  王蒙徽在致辭中表示,海峽青年論壇自創辦以來,在推動兩岸青年交流交往、創新創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海峽論壇中獨立、特色的品牌項目。本屆海峽青年論壇以“中國夢中華情”為主題,在延續舉辦往年主體活動的基礎上首次開展青年金融、經貿領域交流活動,為論壇注入了新的內涵,帶來了青春的氣息。 

  他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也是兩岸青年的共同使命。當前,兩岸關係呈現出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特別是ECFA的簽署和實施為兩岸經貿合作創造了更好的條件,為兩岸青年幹事創業、實現夢想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他寄望兩岸青年抓住機遇、攜手並肩、敢拼會贏,用青春、智慧和汗水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為海峽青年論壇的“發起人”、“見證者”與“組織者”,來自臺灣的李鐘桂博士對青年論壇的發展飽含情感。她表示,十一年的發展、成長已使青年論壇成為兩岸青年交流、交往的金字招牌,大家透過論壇不斷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過去十年間,論壇所關注的,多是與兩岸各行各業、各階層青年切身利益相關的微觀議題,而今年所探討的則是關乎民族發展的“中國夢、中華情”。可謂意義深遠,發人深思。 

  發言中,李鐘桂教授在現場吟誦起《禮記禮運大同篇》並指出,先祖傳下的《禮運大同篇》僅寥寥107字,卻告訴子孫一方面考慮天下為公,一方面心繫國家富強。她認為,當今青年作為民族的未來、國家的棟樑、社會的中堅,對於上述課題可謂責無旁貸,而讓美夢得以實現的關鍵則在於身體力行,努力實踐。所謂“知之深不如行之切,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她寄望兩岸青年身體力行,使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 

  此外,兩岸實現“中國夢”另一重要條件就是加深中華情。李鐘桂表示,兩岸關係從過去的水火不容到現在的水乳交融,正是兩岸朋友通過努力付出、加深感情而開創出的輝煌成果。日後兩岸應繼續務實進取,努力實踐、增進友誼,擴大合作。只要有共同努力的方向和鍥而不捨信心,偉大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在年輕朋友手中得到實現。 

  隨後的主旨演講環節中,人民日報主任編輯趙亞輝、臺灣世新大學教授邱志淳、網龍網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劉路遠、臺灣鼎王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登旺等兩岸各界精英紛紛登臺,圍繞“中國夢中華情”展開演講與討論,並與現場觀眾及青年網民互動交流,就如何凝聚兩岸四地青年力量,推動兩岸合作共贏展開探討。 

  作為第五屆海峽論壇的重要分論壇,本屆青年論壇不僅在廈門舉辦主旨論壇、兩岸青年社團負責人圓桌會議、首屆兩岸青年創業家園論壇等活動,還將組織大陸青年金融家入島交流,在臺灣舉辦金融峰會、金融研討會等活動,就進一步加強兩岸金融合作相關課題展開探討。 

  海峽青年論壇自2003年以來,每年舉辦一屆,11年來共吸引4000多名港澳臺各界青年精英參加。目前,該論壇已經逐步突破區域性限制,成為兩岸四地青年精英碰撞思想、匯聚力量的舞臺。(台灣網記者 王思羽)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