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宋基會秘書長:繼續推動兩岸公益事業交流與合作

2013年06月09日 14:4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據悉,今年兩岸公益論壇設置了兩個議題,分別是“志願精神與公益實踐”和“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文化構建”,這兩個議題確定的初衷是什麼?

  李寧:首次舉辦兩岸公益論壇,我們考慮從公眾普遍關注的角度切入。“公益”,指的是有關公眾的福祉和利益,同時也需要公眾的普遍參與,參與主體包括作為社會個體的個人和企業公民。因此,本屆論壇將重點關注這兩個參與主體。

  “志願精神與公益實踐”主要圍繞志願服務這一內容展開。在臺灣,志工是公益領域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們促進了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營造了和諧的社會氛圍。大陸的志願服務近年來也快速發展,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以後,志願服務成為一種潮流,兩岸在這方面具有各自的特點,相信兩岸志願者代表之間能互相借鑒各自成功的經驗。

  “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文化構建”主要圍繞企業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展開,希望能夠通過企業開展慈善事業的理念和視角,探討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問題,以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對社會進步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參加此次論壇的企業均在公益慈善領域做過積極貢獻,他們已經把做公益作為企業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台灣網:作為本屆海峽論壇的亮點活動之一,公益論壇有哪些亮點呈現在兩岸民眾面前,同時為兩岸民眾在公益理念上帶來哪些碰撞?

  李寧:本屆論壇側重兩岸公益人士的交流互動和經驗分享,既有榜樣機構又有個人典範,突出成功案例,形式豐富多樣,將論壇發言、專家點評、公益工作坊、參觀訪問、聯歡演出相結合,力求生動活潑産生很好的交流實效。

  論壇強化兩岸公益互助,促成兩岸公益合作,注重後續延展工作。目前已在探討和規劃中的公益交流與合作項目有:繼續開展企業公民社會責任調研,組織兩岸企業界企業文化交流;共同舉辦兩岸教育界公益主題交流(第九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論壇——大陸、第五屆兩岸社會教育研討會——臺灣);開展兩岸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合作,組織臺灣心理專家赴雅安地震災區開展心理疏導,組織地震災區中學生赴島內參加主題夏令營;發動媒體持續關注兩岸公益領域發展,弘揚公益理念與文化,這些都有可能作為本屆兩岸公益論壇的成果呈現出來。為了增加論壇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我們還將在現場特別啟動“與時間賽跑——溫暖遠征軍老兵”的微公益項目,呼籲兩岸愛心人士共同關注當年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解放而浴血奮戰的遠征軍老兵,並將在後續工作中組織兩岸同行共同參與項目的實施工作,感受愛,凝聚愛,傳遞愛。

  另外,此次論壇是兩岸公益領域非常重要的一次交流活動,由於所處社會環境不盡相同,兩岸公益理念也具有各自的特點,通過此次論壇,兩岸相關人士一定會碰撞出積極的火花,打開公益思維的新視角,深入思考,相互借鑒,促進兩岸公益事業的新發展。

  台灣網:兩岸公益事業發展不盡相同,請介紹一下兩岸在公益事業方面的交流、合作現狀,臺灣在公益方面有哪些值得大陸學習與借鑒?

  李寧:應該説,臺灣的企業、公益機構以及個人在大陸開展的公益活動較多,尤其是近年來,兩岸在聯合救災等領域表現出了高度默契,展現了深厚的民族情感。但兩岸公益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還有待加強,需要進一步建立常態化的交流機制和平臺。

  臺灣的公益慈善事業起步較早,具有較為完善的配套政策、措施以及嚴格的監管體系,社會誠信度較高。志工,是臺灣公益事業中最為突出的一支力量,臺灣成熟的志工管理體系和激勵機制、保障機制等促進了志工事業的蓬勃發展,從而提升了社會的文明程度,創造了和諧氛圍。許多臺灣人以當“志工”為榮,他們注重通過志願服務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達到精神上的提升和心靈的滿足,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與此同時,大陸的公益事業近年來也在迅猛發展,無論是公益機構數量的增加,還是公益項目設計能力和服務品質的提升,以及資訊披露的公開和透明等等,都顯示出它在進步。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