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悲壯的拯救與無盡的愛《汶川地震168小時》在京出版

2013年05月06日 21:3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作者張良暢談寫作初衷(台灣網 劉瑩攝)    

  台灣網5月6日北京消息 汶川地震五週年紀實作品《汶川地震168小時》今日下午在京出版,首次全景展現震後七天七夜真實場景,披露震後鮮為人知的內幕,展現了在新聞報道中被忽略的人物和細節。

  著名作家李西閩、《人物》雜誌副主編林天宏、清華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郭宇寬及汶川地震親歷者楊雲青等參加了本次新書發佈會。

  本書作者張良曾任《南風窗》雜誌社副總編輯,親赴災區歷經3年追蹤採訪,採訪170多位親歷者,採集數百小時錄音,整理出80多位當事人的口述資料,還原了200多人的震後七日。

  “在書中,災難只是記錄的一部分。”張良説,更多篇幅用於記錄人們是如何面對災難的,包括震後短暫的孤城狀態下災民生活、指揮調度和廢墟下的拯救等。“這也凸顯了一本紮實的記錄能帶來的長久價值。”張良認為,記錄是為了不被遺忘,這並不是要不斷重溫悲傷和英勇,而是因為地震其實從未遠去,它會在人們猝不及防的時候降臨。

  在全身心投入采寫的三年裏,由於內容太過沉重,張良數度想放棄,但最終鼓足勇氣將點點滴滴記錄成書。他這樣闡述堅持成書的初衷:“希望通過這本地震災難和人性的備忘錄,提醒人們不要忘卻深藏內心的本性。”

  “比災難更可怕的是對災難的遺忘,唯有懂得反思災難的民族,才能從中汲取愛與力量” ,張良説。

  4月20日,在《汶川地震168小時》下廠印刷前一天,四川雅安蘆山發生7.0級強烈地震。出版方讀客圖書表示,該書出版的全部收益將用於雅安地震中受傷兒童的醫療救助。(台灣網記者 劉瑩)

與會嘉賓坐談。(台灣網 劉瑩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