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頂新關愛留守兒童:為鄉村教育注入向上的力量

2013年05月06日 10:4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授人以漁,播散向上的力量 

  不同於大多數企業捐資蓋樓,來自臺灣的頂新集團多年來並沒僅僅停留在提供這些“看得見”的硬體,他們更希望給予孩子一些“看不見的力量”。如何讓農村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在學業、品格、心理、行為和營養健康上得到正常的發展,讓他們對人生充滿希望,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他們探索的主要議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周淑禎欣慰的是,“臺灣經驗”在重慶通過艱難的“在地化”摸索,正在西南的重重大山中開花結果。普安小學依據4+1的標準化流程,創新提出了“5+2”的概念,即不僅在5天在校時間,在2天的休息日中,也要將“4+1”的理念貫徹進去。“他們是真正的吸收了4+1的精髓,並且讓它開花繁衍。”   

  周淑禎認為,授人以漁的理念正是頂新做慈善的宗旨。農村教育當下最缺乏的是正確的方法與理念,是教育的“軟實力”。“制定標準化的流程,讓他們學習、消化,最終他們將可以不靠別人,而是依靠自己發展。”   

  在頂新公益基金會的工作馬甲背後,“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清晰動人。對於留守的孩子,頂新不僅希望他們成為鄉村教育“軟實力”提升的受益者,依靠自己的實力過上好生活,更希望他們能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一種“向上的力量。”

  每天,普安小學課間操的最後一個項目都是全體學生共唱“感恩的心。”校長楊軍希望孩子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對於缺乏關愛的孩子,要讓他們得到愛,更要讓他們懂得去愛別人。”   

  在留守兒童袁繼喜的家裏,志願者們問他長大後想做什麼。男孩靦腆的回答:“想做大老闆,這樣就可以幫助其他像我這樣的孩子。”   

  在周淑禎看來,這樣的回答總能讓她感動。“會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最終想給他的,就樣一刻善良而懂得給予的心。”(記者 李徽)

課間操的最後一個環節,全體師生共唱《感恩的心》(台灣網 李徽 攝)

“我留守 我堅強 我微笑”是鄉村孩子們生活與學習的精神動能(台灣網 李徽 攝)

頂新集團希望通過家訪送溫暖活動讓普安小學的孩子們“感受愛與溫暖”,樹立起生活的希望(台灣網 李徽 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徽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