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3月15日消息 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入,兩岸青年已初步形成了交流合作常態化,兩岸青年交流的渠道進一步拓寬,交流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入,各領域的交流品牌逐步成型。民革中央向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以社團合作作為行動資源,強化和完善兩岸青年交流,增進兩岸青年互信,發展兩岸長效的教育交流機制。
提案建議,要培育共同對話機制,建立兩岸青年群體之間的互信。在拓展兩岸青年交流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搭建更多的對話平臺,鼓勵兩岸青年自主、平等地對話和交流。通過開放性的對話、辯論,兩岸交往中修正曾經被扭曲的認知,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讓兩岸青年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彌合彼此在政治文化、社會價值、意識形態等方面的裂痕,促進兩岸民眾在交流互動、合作互惠的基礎上建立起相互信任。
提案指出,利益聯結是兩岸青年持續合作的動力因素。因此建議推廣“兩岸文化創意人才服務基地”模式,強化利益聯結,鞏固兩岸青年持續合作的經濟基礎。同時建立凝聚共識的文化整合機制,以文化認同作為兩岸青年持續合作的心理動力。建議兩岸共同編寫覆蓋小學、中學、大學各個層面的兩岸通識教材,營造一脈相承的文化氛圍和共同的國家民族意識。逐步建構兩岸青年對於共同體的文化認同。
大量自治性、多元性青年社團聚合了兩岸間的物質、精神資源,在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針對這一特點,提案建議,應鼓勵兩岸青年通過相互參與聯合社團學習彼此信任,將社團合作作為兩岸青年持續合作的行動資源。
最後,提案建議發展兩岸長效的教育交流機制。增強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兩岸學子能自由地流動,充分滿足學生對學校、專業的需求。兩岸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發揮自主性和創新性,完善合作機制,聯合培養適應兩岸需求的高級人才。建立專業課程互認等辦學模式,全面開展兩岸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其他更領域的交流。(台灣網記者 張潔)
[ 責任編輯:張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