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跨越海峽的歌聲 北京鄧麗君歌曲模倣大賽開賽

2012年09月16日 11:4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參加“我愛鄧麗君歌曲大賽”初賽的選手與評委合影(崔紅 攝影)

  台灣網9月16日北京消息  在海峽兩岸,有一個群體自稱為“君迷”, 他們醉心於臺灣歌壇巨星鄧麗君的歌曲,癡迷于鄧麗君的人生軌跡。9月15日,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君迷”們,相聚在北京臺灣街的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一齊用歌聲演繹他們心中的偶像鄧麗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15日下午,陣陣動聽的歌聲,從鄧麗君音樂主題餐廳傳出。由北京市石景山區商委等主辦,台灣網、北京石景山區北京臺灣街鄧麗君音樂餐廳協辦的“我愛鄧麗君歌曲”公益性模倣大賽拉開序幕。34位“鄧麗君”一展歌喉,抒發他們對鄧麗君演唱的名曲的理解與熱愛。

  圓夢

  楊曉霞是在濟南從事零售業的普通姑娘,從初中起就對鄧麗君這位“陽光”“溫宛”奇女子敬佩不已。這次她專程從濟南趕赴北京鄧麗君音樂餐廳參加初賽,她沒穿演出服,就是一身普通裝束,雖然最草根、原生態,但也唱得最投入。她説,通過這次比賽,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鄧麗君。

  另一位來自黑龍江雞西市的姑娘,也想圓自己演唱鄧麗君歌曲的夢想,並特別希望得到名家的指點。在現場,她如願得到了評委的點評。

  心願

  在34位參賽歌手中,楊咏是一位媒體記者,她喜歡演唱鄧麗君的歌可以説是有遺傳的基因。楊咏的父親就是鄧麗君迷,家裏第一張唱盤就是鄧麗君的,楊咏從小就聽鄧麗君的歌。而她與鄧麗君還有一段“緣分”:兩年前,她曾參與製作一個紀念鄧麗君的英文短片,請一些在京的外國朋友談對鄧麗君的感想。這次參加比賽是她第一次上臺,雖然有點忘詞,但唱的非常投入。她的歌聲打動了在場所有觀眾,加上她甜美的容貌酷似成名後的鄧麗君,因而贏得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

  來自成都市的杜佳遙驚艷出場,引起了觀眾席上一陣小小的騷動。擔任評委趙紅女士直説被“嚇了一跳”,因為她太像少女時代的鄧麗君了。這位成都姑娘從小就被鄰居們稱讚長得像小鄧麗君,她也從此喜歡了上鄧麗君的歌。這次專程從成都來到北京,在大賽中演唱了一首“何日君再來”,就為了實現自己弘揚鄧麗君歌聲的心願。

  故鄉人

  臺灣姑娘陳莉湘演唱的一曲鄧麗君的“甜蜜蜜”,似一股清泉飄過大廳。她從小就非常喜歡鄧麗君的歌,學唱鄧麗君已有七、八年了。這次被臺灣的公司派來北京工作,同事對她説,北京臺灣街正在舉辦鄧麗君歌曲模倣比賽,我們臺灣人是鄧麗君的故鄉人,應該來這邊參加一下。於是她認真準備了一番,來到了大賽的現場。

  觀眾席上的崔紅,是來自寶島臺灣的第二代,故鄉在臺灣的高雄。只見她在比賽現場,她不停地拍照,用相機記錄下比賽的場景,並與各位選手合影。去年她在去高雄祭祖時,還專門到臺灣新北市的鄧麗君墓憑吊。

  崔紅説,鄧麗君用柔美的歌聲打動了大陸幾億人,讓大陸人知道我們有一個臺灣同胞唱歌那麼好,而且她的歌唱到了百姓的心中。音樂無界限,美妙的歌聲海峽也擋不住。當年鄧麗君的歌聲對促進海峽兩岸人民的感情有著特殊的意義,那時臺當局對大陸實行不接觸不談判,但就是阻不斷鄧麗君的歌聲。現在,海峽兩岸的“君迷”們仍然可以憑藉著鄧麗君的歌聲就在對岸找到知音。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