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全國網路媒體走進德陽見證東汽震後崛起(組圖)

2011年04月24日 08:1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東汽廠房內部,“東汽精神”、“品質在我心中 精品在我手中”,“推進管理創新 打造一流團隊”,“建設學習型組織 做知識型員工”,“誠信,嚴謹,創新,高效”等等標語隨處可見,體現了東汽獨特的企業文化。(台灣網 朱毅 攝)

 

  台灣網24日德陽消息 3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使位於四川綿陽市漢旺鎮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汽)生産基地遭到毀滅性破壞,僅僅用了1年零9個月時間,一個嶄新的東汽新基地在德陽市拔地而起,全面竣工投産。這種神話般的恢復重建速度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帶著種種好奇,“全國網路媒體重返災區看奇跡”采風團一行實地走訪了這家發電設備産能連續多年居世紀第一位的企業。

  東汽是我國研究、設計、製造大型電站設備的高新技術國有企業和中國三大汽輪機製造基地之一。新基地位於距漢旺約50公里的國家級德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地2600畝。乘車抵達東汽後,記者看到基地上廠房林立,裏面潔凈敞亮,工人們正在忙碌而有條不紊地工作。此番繁榮景像,很難想像3年前東汽曾遭受過滅頂之災。

  據了解,2008年汶川大地震整個摧毀了東汽漢旺生産基地,家屬區成片坍塌,308名職工及家屬遇難,1400多名職工受傷,2200多臺設備遭毀,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7億元。面臨突如其來的大災難,東汽並未倒下,而是迅速地投入災後重建工作。

  負責此行接待的東汽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孫岩松介紹説,東汽早已順利完成災後三大任務,一是恢復生産。東起地震後第5天就開始了恢復生産,當年實現80%産出能力的恢復,完成産品産量2320萬千瓦,産值108億元。二是東汽新基地于2008年8月1日破土動工,2010年5月10日,歷時1年零9個月時間,在地震兩週年之際,一個世界裝備水準一流的發電設備製造企業就展現在世人的面前。三是東汽5300余戶受災職工永久新住房,于2009年年底全部建成並交付使用,實現了絕大部分受災職工的安居樂業。

  為何新東汽恢復重建如此之快?記者吐露了埋藏心中已久的疑問,孫岩松告訴記者,一是堅持科學重建。“交叉施工,平行作業”,廠房建成一個投産一個,設備修復一台投入使用一台。二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的親切關懷,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三是“東汽精神”即“不怕犧牲,敢於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精神。應該説,“東汽精神”在東汽恢復重建的實踐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孫岩松隨口舉了一個例子,漢旺老廠區的設備、生産資料盡力做到物盡其用。“像那麼一個大設備”,孫岩松指著一台機器説,“現在買新的需要3000萬,製造週期需要一年。我們最後花了100多萬把它修好了,東汽人捨不得它,這個老夥計跟了我們四十多年了,立下了赫赫戰功,不能説震壞了就不要了”。

  提起東汽,孫岩松掩不住滿心自豪,“東汽人”是他常挂在嘴邊的詞。孫岩松説,東汽人保留了很多優秀傳統,重視黨建工作是其一。東汽車間裏設有黨組織、宣傳組織,到處能看見黨旗飄揚。這不是擺出來做樣子的,孫岩松強調,東汽四十幾年來實實在在就是這麼做的,而這一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優勢舉措也推動了抗震救災的圓滿成功。

  記者還注意到,廠房高處隨時可見藍色醒目的標牌,強調“創新”、“學習”。其中一幅是“建設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性員工”。孫岩松解釋説,創新是永無止境的,不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技術工人,都要去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

  據了解,2010年,東汽有限公司和東汽投資發展公司共完成工業總産值209.5億元,完成産品産量3284萬千瓦,各項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對於東汽重建的意義,孫岩松説,2009年溫家寶總理第4次到東汽視察,看到東汽的快速重建,溫總理高興地説:“一座新的東汽建立起來了,它標誌著中國人有信心有能力應對這場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它必將向世界傳遞一個資訊,就是要對中國的工業有信心,要對中國的經濟有信心,要對整個中國的發展有信心!”(記者 朱毅)

 

 

東汽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孫岩松向網媒記者展示東汽自主創新産品。(台灣網 朱毅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