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側記:兩岸交流成績巨大 兩岸和平發展大勢所趨

2011年03月11日 00:5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11日北京消息 10日下午,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臺灣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臺灣廳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由於今天的全體會議對媒體開放,還不到會議開始的時間,便吸引了大批的兩岸三地記者及路透社、朝日電視臺等境外媒體來到人民大會堂臺灣廳。

  臺灣代表團有13名代表,多是出生在大陸的第二代、第三代臺胞,其中既有機關幹部,也有科教文衛界的專家學者和經濟界的代表。他們的具體工作不盡相同,但都長期聯繫島內同胞和在大陸的臺商、臺生。每年的兩會,便成為這些心繫臺胞所需、所急的臺籍代表們為臺胞利益“發聲”、為兩岸關係建言的舞臺。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到呼籲修改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完善出臺相關配套法規,從《反分裂國家法》確保祖國統一到和平發展兩岸關係逐漸向深層推進,代表們踴躍發言,氣氛熱烈。簡短的發言雖不能全部涵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但也讓專程趕來的兩岸三地及海外媒體記者們充分感受到兩岸交流合作的美好未來。

  終於到了媒體最期待的自由提問時間,為了爭取到寶貴的機會,數十位海內外記者都紛紛站起來,舉手提問。最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台灣網等兩岸媒體的6位記者榮幸地獲得了提問機會。

  “越來越多的臺生選擇在大陸就業,作為臺灣代表團幫助臺生就業有什麼具體建議?”台灣網記者選擇了在兩岸交流不斷擴大,來大陸就讀的臺灣學生逐年增多的情況下所産生的越來越迫切的問題。據有關數據統計,現在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學生已達六千七百多人,但是由於他們沒有大陸身份證,在就業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

  “已經建議國臺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在進行身份管理時,將臺胞證作為臺生就業的身份證件。”魏麗惠代表表示,我們還建議有關部門儘快制定法規,完善這方面的管理。希望將允許臺生進入國企事業單位就業的試點從福建逐步延伸到各大城市,同時鼓勵臺生在大陸創業。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9日在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20週年慶祝大會上表示,兩岸間逐步走向和平與繁榮的成果來之不易,“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來謀求和平,沒有和平就沒有繁榮”。有臺灣媒體問代表團對此有何評價?

  臺灣代表團團長、全國臺聯會長梁國揚強調,我們應該十分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積極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至於兩岸存在的矛盾,可以待到條件成熟,坐下來談。

 

  此外,記者們還就“十二五”規劃、海西經濟區先行先試、兩岸司法互助等問題向代表們提問。代表們用詳實的數據、有力的論證和極具操作性的建議作出解答。一個個全面細緻的回答,展示了兩岸交流合作取得的巨大成績、展現了兩岸人民對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

  會議結束後,沒有得到提問機會的記者“很不甘心”,紛紛上前圍住代表採訪,直到有工作人員催促才“不情願”地離開。(記者 王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