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河北文化寶島行綜述:文化交流心連心

2010年09月09日 14:0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多樣式的節目編排,充分考慮臺灣觀眾欣賞習慣


  “河北文化寶島行”活動安排了7場演出,3場戲曲演出在臺北,4場巡迴演出在基層。據介紹,組織者在策劃文化交流活動時,有意識的選擇了臺灣基層,“我們要深入到臺灣基層民眾中間去和他們交流。”


  “下一個節目,二胡獨奏《天黑黑 丟丟銅》。”每次演出,主持人毛力心只要一報出節目名字,觀眾席上就一片開心的笑聲和掌聲。河北省歌舞劇院演奏員賀昀特意準備的這首臺灣民謠串燒節目讓臺灣觀眾感到異常親切,大受歡迎。


  “我們在節目編排上充分考慮了臺灣基層民眾的欣賞習慣。”賈佔生表示,在編排節目時,著重體現了通俗性、藝術性,既有臺灣觀眾熟悉的節目,像《天黑黑 丟丟銅》和歌曲《外婆的澎湖灣》,也有河北地域特色鮮明的節目,像河北民歌《回娘家》、河北梆子《大登殿》等,“考慮老年觀眾會比較多,演出時特意多安排了戲曲節目。”


  在桃園,87歲的趙洪斌老人在家人陪同下前來觀看演出。他是河北深州人,16歲時離開家鄉來到臺灣,他説:“我從沒想到能夠在桃園聽到熟悉的鄉音,我找到了回家的感覺。”


  在彰化,從未聽過河北梆子的縣文化局局長蕭青杉説:“河北梆子讓我感動,在現場喊‘好’最響亮的那個聲音就是我的。聽河北梆子就好像聽鄉音一樣,血濃于水得那種親切感油然而生。”


  文化同根生,兩岸一家親。


  “河北文化寶島行”文藝演出引起了臺灣藝術家強烈共鳴。在臺北,臺灣演員楊汗如與河北省京劇院演員張慧敏合作演出了崑曲《偷詩》,兩人的配合十分默契,贏得陣陣叫好。8月31日晚,裴艷玲演出《夜奔》前,臺灣知名戲曲演員趙復芬上臺為觀眾演唱了京劇《宇宙鋒》選段。9月1日晚,巡迴演出在花蓮縣文化中心舉辦,臺灣原住民藝術家用他們獨特的歌舞熱情的歡迎著遠道而來的客人,兩地藝術家同臺獻藝,現場氣氛融洽、熱烈……


  看著場內火爆的氣氛,主持人毛力心開心地笑了,她説:“我很累,但演出很成功,我感到幸福。”
   
  “我要到大陸去尋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我們要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在花蓮演出時,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陳茂才登臺表演書法藝術,他揮毫潑墨,筆走龍蛇,轉眼間就完成了一幅剛柔相濟,氣韻生動的書法作品。他和觀眾談中國書法藝術的淵源、現狀,談自己的擔憂。他鏗鏘有力宣言般的話語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


  除書法、國畫外,蔚縣剪紙、衡水內畫、武強年畫、大名草編、安新蘆葦畫……一項項神乎其技的傳統技藝演示讓臺灣觀眾大開眼界,流連忘返。


  在彰化展演時,一位觀眾在蔚縣剪紙的攤位前久久駐足。一個個精美的戲曲臉譜,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生肖造型,還有《五虎(福)圖》、《五牛圖》、《清明上河圖》等給觀眾帶來了新奇感受。看到觀眾喜歡,高佃亮便將一些作品作為禮物送給了他們。


  每一件作品都是祝福,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藝術們的一片真情。


  河北省畫院畫家趙成鑫善畫牡丹,每次作畫,他的攤位前都會聚攏很多觀眾。他説,牡丹象徵著富貴,“我希望臺灣人民永遠幸福。”他先後將3幅《國色天香》牡丹圖送給觀眾。在桃園,93歲的高先生對陳茂才的書法酷愛不已,但又不好意思張口索要。陳茂才見狀,爽快的將一幅“望月懷遠”作品贈送給了這位時刻思念著東北家鄉的老人。在臺灣期間,陳茂才共送出去了幾十幅書法作品。


  花蓮縣文化局局長吳進書説,“河北文化寶島行”給臺灣觀眾送來了奇妙的書法、繪畫、民間工藝展示,這些藝術作品讓觀眾大飽眼福,增長了見識,提升了文化素養,“希望兩岸,尤其是臺灣河北之間多進行這樣的文化交流,增進友誼,促進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在大陸。看了你們的展演,我更堅定了要到大陸去尋文化之根的信念。”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副教授蔡東亦博士的話,表達了很多人的共同心聲。(台灣網河北臺辦通訊員劉成群)

 

    瀏覽更多各地涉臺新聞     2010河北文化寶島行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