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關注海西發展 政協委員建議推動閩臺經濟一體化

2010年03月12日 11:2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12日北京消息 08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民革界別委員林嘉騋提交“關於構建大中華經濟共同體”的提案,建議海峽兩岸四地經濟全方位合作,實施“資金、人才、市場、資訊”資源整合,引起海內外媒體廣泛關注。時隔兩年,林嘉騋關於“閩臺經濟一體化”的構想再度成為討論的焦點。

  國務院關於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文件出臺之後,福建省確立了在對臺經濟合作與交流事務上先行先試的特殊位置。如何抓住機遇促進閩臺交流,成為來自福建的林嘉騋委員最為關心的話題。

  林嘉騋認為,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發展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如果閩臺經濟也實現一體化,將極大促進海西經濟發展,實現兩岸互利共贏。

  “福建居民與臺灣居民來往互免簽證,自由出入;兩地汽車倣照深圳與香港實行雙牌照,自由通關;架設廈門與金門間的跨海大橋……”林嘉騋首先從便利閩臺兩地人員往來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建議。

  林嘉騋還特別強調在實現閩臺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兩地城市互動的重要性。他提出,臺北與福州,高雄與廈門可以結成“姐妹城市”,召開“現代城市發展論壇”,共同探討社區建設。

  關於福州周邊城市在加強閩臺經濟交流方面的作用,林嘉騋也有自己的看法:“平潭離臺灣新竹僅128公里,可以充分利用平潭島資源,發展新能源島,開闢海上旅遊對臺特區;還可以在閩侯構建‘海峽國際汽車城’,提供製造、銷售、會展、拍賣等綜合服務。”

  閩臺兩地學術交流與學生就業,也被林嘉騋考慮在內。他建議,閩臺大學、職業學院合作內涵可以進一步擴充,從互派交換生,到互招學生、互聘教師,甚至畢業生可以在對方的城市自由擇業。

  推動文化全面交流,發展文化創意産業;閩臺兩地醫療機構互派醫生;閩臺合作成立“應急救災組織”……一條條具體建議都是林嘉騋對閩臺經濟交流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後的成果,也體現出政協委員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的持續關注。(記者 張弛)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