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關注兩會熱點 臺籍代表獻策促低碳經濟健康發展

2010年03月09日 11:2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圖為張雄代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台灣網 胡珊珊 攝影)

 

  台灣網3月9日消息 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大力開發低碳技術,增加森林碳匯,新增造林面積不低於8880萬畝。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産業體系和消費模式。”“政協一號提案”也以“把握機遇 走中國特色的低碳發展道路”為視角對低碳經濟加以關注。“低碳”概念成為今年兩會的一大熱點。臺籍人大代表張雄也積極獻策,建議建立碳交易平臺和低碳認證體系,以促進低碳經濟的健康發展。

  通過市場機制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溫家寶總理在去年11月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宣佈,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這一目標遠遠高於美國及歐盟提出的最高減排目標,充分展示了中國發展綠色經濟的積極姿態。

  今年2月22日,胡錦濤總書記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實現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任務。而要實現這一戰略任務,只有發展“低碳經濟”,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張雄代表表示,以後我國將會形成以低碳經濟為特徵的産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如發展清潔能源等,這種投資是非常巨大的,政府用以投資的資金畢竟有限,這种經濟問題就需要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

  建立碳交易平臺 引進資金  

  《京都議定書》在國際社會碳排放方面有一個約定,其中規定的清潔發展機制,允許工業化國家的投資者從其在發展中國家實施的並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減排項目中獲取“經證明的減少排放量”。

  即西方發達國家可以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的指標,而如何確定相應的碳指標的價格(如一個碳指標可賣多少美元),目前並沒有建立相應的碳交易平臺,也沒有建立相應的碳交易規則。

  發展低碳經濟,對於推動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應該儘快建立碳交易平臺,通過這個機制,可以確定碳交易價格是否合理,可以引進國外資金為我國的低碳經濟買單。”張雄代表表示。  

  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評估低碳認證體系

  張雄代表説,我國為發展低碳經濟會出臺一系列政策,比如未來在稅收方面,可能會有“碳排放稅”,多排碳就要多收稅,而對低碳産品則要給予優惠,實施減稅等政策。但目前我國過對碳排放量的高低還沒有明確的標準。

  他建議儘快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評估低碳的認證體系標準,這個體系一定要科學、權威,具有可信度。建議由政府來制定這個權威科學的認證體系,以規範市場,同時促進碳交易平臺的建設。  

  張雄代表強調,碳交易平臺的建設有兩個關鍵:一是聯合國的認可,二是國際買家的認可,要做到“明碼實價”和“貨真價實”。而評估低碳認證體系的建立,若國際買家認可該體系的科學性,也就認可了貨真價實,有助於碳交易平臺的建設,也有助於提升中國在低碳經濟方面的國際形象。 (記者 胡珊珊)

  名詞解釋

  森林碳匯

  是指森林系統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森林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並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