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當局調整中文譯音政策 決定改採中文拼音

2008年09月17日 08:3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9月17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行政當局跨部門會議昨天通過教育部門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中文拼音。即日起,臺當局對於地方政府的各項補助活動,若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中文拼音,否則不予補助。

  報道稱,臺行政當局“政務委員”曾志朗昨天主持會議,臺教育部門在會中提案,提議將中文譯音改採中文拼音。

  臺教育部門在會中指出,中文譯音政策採用通用拼音,執行6年來,紊亂不一,臺當局單位及縣市政府採用通用拼音的佔68%,不少單位認為推動通用拼音有困難,而現今聯合國及全世界圖書館均採中文拼音。

  不過,臺教育部門擔心,中文譯音採通用拼音政策實施6年,已投入大量資源,一旦改採中文拼音,龐大的社會變動成本將成反對主因,造成外界質疑。因此,臺教育部門希望尋求相關部門及縣市長支援,研擬降低更改拼音成本的配套措施,並向外界説明改用中文拼音的效益和好處。

  會中臺當局相關部門都支援採用中文拼音,曾志朗裁示通過提案,並要求臺教育部門儘速修正“中文譯音使用原則”,由通用拼音改回使用中文拼音,並速報臺行政當局核簽。

  由於採用中文拼音的政策已正式通過,今後臺灣所有官方網站若涉及中文譯音的部分都將開始改用中文拼音,而臺當局對地方的補助,若有涉及中文譯音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中文拼音才予補助。

  為減少採改中文拼音的阻力,臺教育部門建議過渡時期採汰舊換新、僅修改部分譯音或大宗採購等方式,避免嚴重耗損經費。而且為尋求地方及臺當局相關部門的支援,改採中文拼音項目所需的經費由臺當局統籌調度。(高大林)

  背景資料:所謂“通用拼音”,是臺灣學者則根據本土語音習慣研發出的一套拼音系統,與中文拼音相容性為87%,其差異處集中在注音符號ㄐ、ㄑ、ㄒ、ㄓ、ㄔ、ㄕ等幾個音的羅馬拼音,如“小”,以通用拼音將拼成“Siao”。

  民進黨當局在2002年7月決定中文譯音採用“通用拼音”,放棄中文拼音系統,被認為是意識形態作祟,當時遭到在野的藍營強烈反對。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