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儒學與海峽兩岸文化根基學術研討會”綜述

2008年01月24日 12:2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1月22日上午,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儒學與海峽兩岸文化根基”學術研討會在京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近30位專家學者參加。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儒學與海峽兩岸文化根基”學術研討會,目的是兩岸專家學者一起研討儒學與兩岸文化發展關係問題,弘揚儒學等中華文化傳統精華以鞏固兩岸文化根基,用儒學力量凝聚兩岸同胞,增進兩岸文化共識和凝聚力,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發展。來自兩岸3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為期2天的學術交流活動,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23篇。與會兩岸專家學者分別就儒學與兩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儒學在臺灣的發展,儒學在大陸的發展,儒學的內涵及特性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認真研討,氛圍熱烈,互相提問,取長補短,秉持誠意,崇尚真理,體現出民主之風、平等之風、坦率之風和求真之風,在一些問題上增進共識,收到很好的效果,使會議開的圓滿成功。

  一、關於儒學與兩岸關係問題

  與會專家學者主要探討儒學是兩岸文化重要根基,儒學中庸之道與兩岸社會和諧問題。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婁傑教授的論文《儒學是海峽兩岸文化的重要根基》,緊扣研討會主題,從宏觀視角論述中國傳統儒學向當代新儒學轉變的基本脈絡及觀點;在論述儒學在祖國大陸半個多世紀發展歷程基礎上,強調儒學的根在祖國大陸;同時論述自明鄭時期迄今340年多來儒學在臺灣的發展過程,強調儒學與臺灣文化發展密不可分。基於上述問題説明儒學是兩岸文化的重要根基,是兩岸同胞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兩岸同仁應大力弘揚傳統儒學哲學思想、政治思想、經濟思想、教育思想、文藝思想、儒學蘊涵的民族精神、儒學大同社會理想中的精華,特別是賦予傳統儒學以當代含義,用當代語言闡述和弘揚傳統儒學和現當代新儒學精華,使它成為兩岸同胞欣然接受並自覺踐履的利器,為重塑兩岸倫理道德和社會誠信價值體系,創新與發展兩岸文化,增進兩岸同胞文化共識和凝聚力,促進兩岸關係和諧和構建兩岸和諧社會服務。

  中山大學哲學系李宗桂教授的論文《儒學中庸之道與兩岸社會和諧》,深入論述中庸之道內涵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恒常不易,它經歷長期發展完善過程,是儒學價值體系的核心觀念,其核心範疇是中、和、誠、正、善,基本精神是以誠為本、追求至誠,堅持中道,實現中和,克服私欲,大中至正。兩岸同仁應在文化中國層面深入探討如何運用中庸之道構建兩岸社會和諧局面問題,包括堅持一個中國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即體現正、實現中、達到和;以和為貴、貴和尚中應是兩岸社會和諧基本取向;兩岸需要以誠相待;兩岸交往應襟懷坦蕩、為人磊落;兩岸人民善良友好,為人民福祉而行大中至正之道。

  二、關於儒學在臺灣的發展問題

  這是兩岸專家學者討論最集中的問題,主要探討明鄭和清朝儒家在臺灣空間實踐,鄭坤五歷史小説中遺民情結與儒學理念,儒學、儒教、鸞堂信仰與臺灣客家文化,日據時期臺灣人民保守孔教的“漢學運動”,陳儀的儒學觀與戰後臺灣重建,上世紀50年以來臺港現代新儒學發展,港臺新儒家關於儒學與現代化的認識,儒學傳統與臺灣本土化運動,臺灣儒學與1980-1999年國家認同中的文化論述,違背臺灣社會核心價值的臺獨史觀下的歷史教科書編纂等問題。

  臺灣師大潘朝陽教授的論文《從易係辭傳論儒家在臺灣的空間實踐》,論述中國人文道德倫理以儒家為主軸,詮釋儒家空間觀念及明鄭和清朝儒家在臺灣空間實踐,包括廟學、書院、文昌祠、關帝廟、媽祖廟是臺灣黎民身心的安居空間,善養所和義冢是救助臺灣鰥寡孤獨廢疾者的生存空間,重視天人合一的圳水灌溉農耕是臺灣黎民的滋養空間,指出隨著臺灣現代化進程,傳統儒家以農耕大地為基盤、以鄉莊城鎮為聚落、以廟學神聖空間為中心的理想逝而不返,可儒家思想境界依然存在每個人良知本心中,它給現代化提供的最美好智慧是“整全生機”生態倫理觀,強調人與自然、他人、社會、宇宙同體,在同體中生生永續,指引人類邁向世界和諧的後現代空間。

  臺北醫學院人文研究所張昆將副教授的論文《鄭坤五歷史小説中的遺民情結與儒學理念》,論述臺灣歷史轉型期文壇典型人物鄭坤五的《大陸英雌》、《鯤島逸史》、《活地獄》三本歷史小説具有小説史學化或史學小説化特色,從中表達出鮮明的遺民意識與儒家理念特質,包括解決守節兩面性、厭惡施瑯的種族意識和文武全才的儒將形象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