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最好的紀念

2013年12月26日 09:2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我們隆重紀念。今年也是改革開放35週年,我們牢牢銘記。兩件大事,一樣莊肅,彼此聯繫:對毛澤東同志最好的紀念,就是把他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把毛澤東同志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就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我們紀念毛澤東同志,因為他是一位偉大人物,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與發展振興奮鬥一生,建立了豐功偉績。回望歷史,毛澤東同志的最大功績無疑是領導黨和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今天我們説,這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使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開闢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紀元,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礎。然而,告別了血雨腥風,走出了困惑迷茫,人們往往容易低估革命的殘酷、探索的艱辛,容易忽視昂然挺首的英勇、改天換地的奇崛。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毛澤東同志的戰友鄧小平同志説,“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科學評價,是對待歷史人物的正確態度。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毛澤東同志的巨大貢獻,永遠景仰他的卓越才華和獨特魅力,也永遠應當維護他的光輝形象、珍視他留下的寶貴財富。

  我們銘記改革開放,因為它是一個偉大創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環顧現實,時移世易,我們所處的環境、擁有的條件今非昔比了,古老神州生機盎然,億萬人民奮發向前,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數千年衣食無虞、安居樂業的小康夢,百餘年不屈抗爭、不斷求索的自強夢,在短短35年裏,在13多億人口中,真正而順利地實現了。這無疑得益於改革開放。這樣的奇跡前所未有,這樣的壯舉也前所未有。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沒有中國的明天;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是我們從實踐中得出的堅定結論,從歷史比較和國際對比中形成的深刻認識。我們衷心擁護改革開放,堅決支援改革開放,更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在回望和環顧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華民族的歷史如滔滔江水,哪怕山高地遠、千回百轉,總是奔騰不息、綿延不絕。而新紀元與新時期更為緊密聯繫在一起,它們是當代中國高聳並峙的兩大豐碑,是近代以來中國歷史上乃至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突出耀眼的兩大標誌。如果説新紀元是一掃百年恥辱,那麼,新時期就是重振千年雄風。所以説,我們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是在新中國成立60多年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歷史的必然性。“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而不懂歷史,就會目光短淺;歪曲歷史,必然引起混亂。

  説古論今,評騭臧否,是紀念的內容,但不是目的。紀念的目的是為了把現在的事情做得更好,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為人民謀幸福,使國家得富強,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直至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毛澤東同志未竟的事業、未了的心願,也是無數仁人志士、先烈先賢的願望和追求。完成這個未竟的事業、未了的心願,最根本的就在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實踐軌跡和歷史邏輯的聚合彰顯著當代中國奮進的主題,也深刻揭示出“我們應該怎樣紀念”的指向。這就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譜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歷史新篇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鄭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