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毛澤東誕辰120週年:邊疆少數民族群眾敬仰毛主席

2013年12月26日 08:2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信奉佛教的傣族村寨曼恩村,毛主席雖然已逝世多年了,但村民們依舊普遍崇拜著這位新中國締造者。

  56歲的岩帕説,敬仰毛主席是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為人民的領袖。

  土改之前,西雙版納的村民多數沒有自己的土地,領主被稱為“所有土地的主人”,而農民則必須承擔沉重稅負。雲南大學民族學教授何明説,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立刻派來訪問團,幫助當地群眾解決實際的生活生産困難,這也是為什麼邊疆少數民族對毛主席不能忘懷的原因之一。

  改革開放30多年,曼恩村見證了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革。衛星電視、手機、摩托車、小汽車和網路縮短了這個6000多人口的村莊與外面世界的距離,岩帕通過努力,也被村民選為致富帶頭人。而毛主席依舊是這些少數民族群眾崇敬的人。

  岩帕説,在曼恩村,毛主席紀念堂是多數村民首次北京之旅的必到之地。

  與岩帕一樣,布朗族村寨結良村村民也是毛主席的崇拜者。在人口2000多的結良,富裕起來的村民把毛主席和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的像印在新建房屋外墻的瓷磚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家、劇作家和文化批評學者黃紀蘇認為,對毛主席的崇拜是非常複雜的現象,與社會原因和個人經歷有關,而人們對毛主席的態度並沒有地理、年齡和社會階層的截然區分。比如,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大城市,不少人懷念著毛主席;大學中,敬仰毛的年輕人也不少;甚至企業主和富豪中也不乏毛的敬仰者。

  “毛主席這樣的偉人有崇拜者是很自然的事情。”58歲的黃紀蘇説。

  攝影家孫大虹剛剛出版了以少數民族熱愛毛澤東為主題的影集。談及邊疆少數民族敬仰毛主席,他説,“這與文革中的政治狂熱不同,而是萌芽于草根、世代相傳的一種自然情感。”孫大虹退休前曾擔任雲南省公安廳副廳長。他説:“對敬仰毛主席的人來説,毛主席是勝利的象徵,他代表著社會正義,是引領他們艱苦奮鬥、開闢新生活的人,所以他們信任他、尊敬他、熱愛他。”

  孫大虹的鏡頭中有一個哈尼族草藥店店主。有一幅毛主席像,這位中年男子已保存了30多年,是爺爺留下的。他的爺爺解放前是哈尼族土司。18年前,他從普洱來到昆明,而爺爺留下的這幅毛主席像現在就挂在他的店裏。他説,“無論走到哪都要帶著這幅畫像”。

  黃紀蘇説,毛澤東領導的中國革命結束了持續一個世紀的國家危機,而其他人都沒能做到這一點,因此,他認為這樣一位開天闢地的人物,客觀評價其功過,都是一位偉人和巨人。(記者 王家全 李懷岩)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