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透視八項規定實施一年間:萬官被查管住了哪些人

2013年12月16日 20:5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改進作風迎長期“大考”——透視“八項規定”實施一年間

    臨近年關,記者走訪江蘇、安徽等地多個機關事業單位發現,往年公款預訂賀年卡、煙花爆竹的現象不見了。

    大到新建樓堂館所,小到公款買賀卡;從整頓會風到輕車簡從,從清退會員卡到禁止公款購買煙花爆竹;落實“八項規定”逐漸從“要我遵守”變為“我要遵守”,一股股新風撲面而來。

    然而,高壓之下,全國各地仍有約兩萬名幹部“頂風犯案”被查處。人們不禁要問:這些違規幹部“以身觸‘線’”的底氣何在?新規能否成作風頑疾“殺手锏”?

    “萬官被查”:管住了哪些行業哪些人?

    “設計方案、聯繫印刷,往年這時候,早忙起來了,全單位要買3000多張賀年卡,花費在萬元以上。”安徽一國有事業單位財務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不用公款買賀年卡了。

    高端酒店在“三公”消費受限的形勢下生意清淡。據了解,以往大城市五星級酒店五成以上客戶是國企和政府機關的客戶,而今年佔到消費總量半數以上的客源“消失”。深感“吃不消”的酒店紛紛轉身,甚至動足腦筋推出了“親民”的大眾消費。過去一桌酒席動輒數千上萬,現在有的不足1000元。

    公款買賀年卡等“傳統”陸續被打破。各級黨政機關5年內一律不得新建樓堂館所,嚴禁公款購買贈送煙花爆竹,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寫進《決定》……自去年12月4日八項規定出臺以來,系列舉措“抓大不放小”,成效明顯。

    儘管一股股新風撲面而來,但仍暴露了不少問題。中紀委監察部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至今年10月底,各地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共計17380起,處理19896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4675人。

    “八項規定已深入人心,一年間處理這麼多幹部,教育震懾了全體幹部。”中央黨校教授王懷超表示,“萬官被查”的背後,反映出公車私用、公款大吃大喝、大操大辦婚喪喜慶等問題仍有待改進,這也從制度建設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落實規定越往基層越弱化,基層成作風問題“重災區”。全國各地查處違反八項規定問題處理的幹部中,幾乎全部是縣處級以下幹部,違規“金字塔”現象值得關注。

    與此同時,名煙名酒高檔茶、購物卡等也屬於被管住的行業。接受採訪的基層單位負責人表示,道道禁令之下,誰還敢用公款購買這些東西?

    隱招涌動:“以身觸‘線’”底氣何在?

    一大批幹部“頂風犯案”被查處。安徽一位基層幹部反映,“因為‘一餐飯’‘一頓酒’‘一次用車’而丟‘烏紗’的現象,確實出乎大家意料,改作風是動真格的了。”

    然而,仍有一些心存僥倖者在不斷觸碰著八項規定的“高壓線”。王懷超教授分析説,一些官員自認為級別高了便戴上了“護身符”,一些官員認為暗箱操作不易察覺;一些官員甚至認為逢年過節登門走訪送禮合情合理、無可厚非。

    “車”招--公車玩起了“借用”、“租用”,私用現象也屢見不鮮。一些單位負責人抱著“不在意”的態度,對違規配備超標公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開公車外出吃喝、接送孩子上學等飽受詬病。

    “吃”招--吃喝地點更隱蔽了,一些單位依賴“五星級”食堂、定點飯店或高檔會所,而且在報銷時動了歪腦筋,要麼在發票上寫上辦公用品,要麼就“化整為零”、分批次報銷,讓人難以抓到“把柄”。

    “遊”招--廣西玉林市一區財政局長組織系統有關負責人及其家屬等12人出國旅遊;陜西寧陜縣副縣長等幾名公職人員借中學生出國比賽之機外出旅遊。為回避規定,一些幹部想出各種“對策”,此類“挂羊頭賣狗肉”現象時有發生。

    那麼,這些違規幹部“以身撞法”的底氣何在?專家認為,究其根源,主要在於一些幹部頭腦裏的特權思想根深蒂固,同時部分幹部手中的權力仍未能受到有效約束。

    作風問題存在反覆性和頑固性也不容小覷。財政支出不透明是頑疾難“治愈”的另一原因。北京工商大學周清傑教授表示,當前財政預算編制不科學,財政開支透明度不夠,一些幹部亂花錢時“底氣十足”,如吃喝和旅遊報銷時可歸結到“其他”項目等,客觀上給違反規定提供了條件。

    新規頻出:制度之籠更要動真碰硬

    從出臺六項禁令,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到嚴禁元旦春節期間用公款購買贈送年貨節禮。中央從自身做起、不斷從全局到細節強化制度約束。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正式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體現出中央解決奢靡問題的決心,也標誌著反對公務浪費正走向制度化和常態化。

    對改進作風來説,八項規定是長期“大考”。“如果虎頭蛇尾,將失信於民。”江蘇省委黨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誼説,以往一些工作推進存在“拍皮球”效應。以樓堂館所建設為例,近25年來,中央從嚴控資金來源、審批通道等方面出臺了數份國家級文件,但一些超標辦公樓仍“過關斬將”,值得反思。

    廉政專家表示,改進作風首要是治理幹部的精神缺“鈣”,使其從權力崇拜向服務群眾轉變,作風建設應進一步內化于思想,固化于制度,不斷織密制度之籠。

    “中秋管月餅,元旦春節管賀年卡、煙花爆竹,針對性強。”王懷超認為,結合問題“高發區”,類似規定還需繼續出臺,官員用房、用車及其他待遇,每一條都要“剛性化”。應把好作風從“逼出來”、“秀出來”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若出現問題,要採取倒查機制,嚴肅追究責任。(記者 陳剛、姜剛、蔡玉高)

    為管好政府的錢袋子,周清傑還建議,應健全嚴格的財務預算、核準和審計制度,讓公務人員花的每一分公款都能在陽光下運作,接受社會監督。(記者 陳剛、姜剛、蔡玉高)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泰石正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泰石正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